在未来国际广播电视发展论坛上,来自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中国首席代表,SESCEC欧洲标准化驻华专家项目,中国首席代表Klaus Ziegler先生做了题为《混合广播的技术》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大家已经听了很多的演讲,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些混合广播的技术,刚才这位日本发言人给我们介绍了混合广播的技术,混合广播有意思的是多屏的使用,就是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屏幕,现在NHK他们会有主屏幕,同时把这样的服务在第二个或第三个屏幕上进行无缝的连接。我介绍一下正在使用和开发的技术。 这里显示出了我给大家讲的内容,(图,PPT)多屏的融合服务,也就是说把IPTV、OTT、移动电视(Mobile TV)有效地融合起来,然后把他们的服务连接起来,给客户带来新的体验,所以意味着我们有很多的协作和合作,对我们来说,这些方面主要都是由中国这些企业来进行驱动的,我会给大家讲一讲全球的做法是什么样的, 之前其它的发言人也讲到了,我们有适应性的内容共享,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对这个内容的共享,以及多屏融合服务的另一个特点是进行一些协作,比如远程控制、同步控制以及对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协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同设备之间可持续的,连续的,或者无缝的方式。 这里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像刚才日本发言人所给我们讲到的日本的一些例子,像苹果的例子,在不同的终端上使用软件,AirTunes,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系统,但我们希望能有一个通用的技术,所以每一个公司都能够参与进来。以及AT&T公司使用的U-Verse概念。这是使用AT&T的光纤网络来提供三者合一的服务,也就是说把互联网、音频、视频服务连接起来。然后可以把卫星电视、地面电视和IPTV进行融合。 再进一步来看,我们有一些演练、合作,需要运营商、前端系统提供商,以及DI的提供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的协作,这样我们可以把相关的发展商整合起来开发出相应的技术或系统。差距的分析,IPTV架构和我们未来的设想有什么样的差距? 如果我们现在看IPTV的话,主要的一些我技术规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来适用于多屏的融合?如果我们进行多屏的融合的话,对目前IPTV架构的影响是非常小的,主要是让我们这个架构来支持新的概念。我们不希望完全推出以前的技术架构,而是希望能用这个新的技术尽量使用以前的技术架构。我们在多屏的融合技术当中必须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说屏幕的大小,相关的技术,信息的共享等等其它的一些问题。还有屏幕的尺寸会引发大家的很多争论,以及接入的转接,不同装置之间的协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要来发展多屏融合技术的话。 我们需要有一些要求,比如我们需要多类似的调整和原数据的适应、优化和协作同步化,还要支持所有ITF的技术。说明这些协议,必须要支持所有这些协议,比如说这些流媒体的协议,媒体控制协议,技术连接和沟通协议,协同和同步协议等等,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个新的标准当中把所有这些协议都考虑进去。我们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整个行业的驱动,主要是有市场的需求,需要把这些技术用新的想法放到规范当中,现在我们对IPTV的架构尽量产生小的影响,这样也会创造很多的功能。需要把这些新的功能和现在的功能进行一些整合。而且这会使我们产生新的协作和同步的协议,还有一些标准化的定义点,比如内容的适应,原数据的调整和协作、同步化,这都是我们可能会触及到的利益点。 说到规范我们需要提供新的技术规范,提供相关的数据,来提供使用的情景和使用情况。我们的想法是能尽量地来完成技术规范,需要和其它标准机构来进行合作,今天有一些代表会来到会议上和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协作。刚才我已经说过,在欧洲Telecom、Slobacom和TelcO(音)都给我们提供支持,而且我们的技术规范是TI101579,还有邦东(音)和传扬(音)是我们的代表,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和我们联系。 这是我的Email地址,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和我联系。我们知道,这个技术是由中国的需求所驱动的,所以ETSI中国的成员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支持和动力。谢谢大家!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