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TV与网络电视论坛上,来自上海电信研究院融合视讯产品线主任 施唯佳先生做了题为《IPTV市场现状分析》的报告。
![](http://img.chinaaudio.net/upload_files/article/166/1_xlype__NGUSOXJBZODITXRM.jpg)
图为:上海电信研究院融合视讯产品线主任 施唯佳先生
以下为演讲实录:
施唯佳: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于上海电信研究院。首先应该感谢CCBN和中广互联,能够给我们电信运营商一个机会,来发表一下我们关于IPTV的一些想法。这样一个平台是属于广电总局大的舞台,让我来唱一下戏,我可能说得不对,大家多给批评指正。
第一个还是介绍一下我们,可能有些朋友对我们很了解,有些朋友对我们并不是那么了解。我们中国电信研发体系主要有三个研究院组成,广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跟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主要定位于产品开发,为集团开发出能够盈利的新产品。我们所从事的其他一些技术研究工作都是为我们的差别服务的。目前我们有400人的研发团队,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合作、推广。创新主要还是锻造我们自身的创新能力,我们已经连续五年都在举办创新大赛,目前集团也让我们建立一个创新孵化基地,是希望能把一些创新的idea孵化出来,研发出一些新产品。推广层面主要是我们把产品能够快速的落地,去规模推广。
我们目前围绕的重点领域是业界比较热的,像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我自己从事是在三网融合领域,主要在IPTV这一块。从我们具体工作来说,可能包括了以客户为导向的产品开发,还有系列化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包括一些企业标准,甚至行业上、国际上的标准我们都有参与,还有一些端到端的产品的评测,目前我们中国电信所有的路网和招标的测试都在上海院承担。另外是本公司的产品落地。
我切入主题,我今天主要要讲的内容一个是对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现状分析,还有是IPTV业务。第一部分我们熊老师已经说很多了,我后面的内容有很多是重复的,当然我们也有不同的观点。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们对于互联网电视的一些认识,首先互联网电视的定义,国内外其实对互联网电视这个产品还是存在一些定义上的差异,虽然我们现在国内有很多互联网电视的产品,但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电视,业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权威的定义,从国外来说相对更加开放一些。国内受到的监管比较大,内容都是有管控的,需要有牌照方对内容进行管控,甚至还有其他的一些要求,比如一些终端需要绑定播控平台,我后面会讲到一些政策,会提到这些问题。广电总局对于互联网电视的界定其实也是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终端层面,其实包括具备上网功能的一体机也好或者机顶盒也好,都属于这个范围。另外内容层面,主要是内容分发和播出控制必须是要有管制的,另外网络层面,只要是通过互联网层面作为传输的内容,都是作为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源。
提供的业务,因为181号文出来以后,把直播删掉了,我们明确规定,直播业务是不属于互联网电视可以提供的业务内容,主要是点播,包括增值应用。刚才也提到国外互联网电视的现状,我们主要的观点认为在国外来说其实互联网电视主要是由互联网企业作为原动力,运营商是在逐渐进入这个领域,由于国外的互联网的特性没有内容的监管,而且国外用户对付费内容是愿意来付费的,而且付费模式也比较清晰,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容易联想到由自己的领域延伸到产品领域,这样有一个有效的切入点,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积极性是比较高的,包括从1999年开始,从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包括现在的google TV等等,都是以互联网企业重新介入到媒体领域。
我们可能更多是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Apple TV400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总体来说它还是比较成功的产品,对比pad或者手机或者iphone,价格也好,或者占比也,没有那么大,但是总体在机顶盒的领域,还是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我们从运营商的角度看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半开放平台下成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电视是比较开放的模式,从运营商的角度看,也许全开放也未必那么好,因为其实有很多国内的包括政策监管,包括付费渠道是不是畅通的,其实我们是希望打造一个半开放的模式下提供的业务,从Apple TV来说其实并不是直接接入互联网的,很多也是需要根据规则来引入的。另外还有一点是跨屏幕的体验,苹果做得非常好,不管是在iphone还是ipad上,一个是保证了用户的忠诚度,还有一点是把别的地方的内容移入到这个平台上。苹果是制订了一个规则,是来决定价格和决定内容。
下面谈一下Apple TV1.0的一些问题,它其实是需要强强联手,聚合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索尼等等。从看电视到玩电视的转变,客户应用的不是视频内容,更多的是互联网的应用。它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认为最大的一个是客户体验的问题,其实在Apple TV或者互联网电视上,提供了一些互联网的应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操作的方式包括显示的模式跟我们电视是不太一样的,用户还是非常不习惯的,这个模式我们后面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去做的,后面也提到了一点,受到传统媒体的封杀,因为颠覆了原来利益的模式,有很多传统视频内容得不到,我们的一个观点是用户核心的还是传统的视频内容,如果仅仅是互联网的应用,也许吸引力不是那么大。
下面说一下国内互联网的业务现状,第一个还是讲到政策,我们觉得从政策环境来说应该是不断趋紧的,从2009年到2010年,更详细的提出来一个基于互联网定制的细则,在终端层面需要跟牌照方绑定的要求,到2011年,广电各自出台了181号文,除了传统的互联网电视的终端以外,对机顶盒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是这么分析的,电视屏幕是最后一块净土,在监管上政策环境也不会趋松的方式。其实对我们来说,我们运营商更有一些管道化的风险在里面。
国内的正规军或者说在牌照允许或者政策允许下,我们发展业务的主力军,就是以牌照方为主的推广互联网电视的情况。目前有680万的用户,发展业务的四家模式大致都比较类似,从终端角度来说是比较广泛的在合作,也不是说一一绑定,可能是跟大部分中小厂商都有战略的合作。其次从内容层面也是有一些紧密的关联和合作,也在做一些增值业务的合作。另外他们也是在自己旗下建立一些合资公司,包括跟终端的或者跟内容合作方,模式还是比较类似的。目前我们认为虽然有一定用户数,但这些活跃度和激活量并没有那么大,处于用户的培育阶段,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很大的介入。
我们认为在互联网的产业领域,电视机厂商是主推力,从电视市场来说竞争非常激烈,国内的经过环境下,确实能够增加这样一个功能或者卖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是在积极推动互联网电视的推广。2011年我们统计了一下,国内六家厂商总销量达到了2145万,互联网功能已成标配,并逐步向智能电视发展。不仅关注终端生产,也非常关注内容平台及增值应用,光有终端没有服务肯定会存在很大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会受到管制,有些会跟牌照方建立一个合资公司深入合作,有些是自己建立公司,因为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团队。从国外来说,国外厂商的积极性不如国内厂商,国外厂商三星是非常积极的,率先进入国外互联网电视市场,加入竞争环境。目前打造的SMART TV的概念,操作系统是从原来的windows向android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