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音响设计师的全部趣味及全部追求应该能从产品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看到这套何氏公司最新推出的多声道AV音箱组合时,我即有此体会。不过,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按现在音响业的实际状况来说,一个设计师的眼光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设计层面上,孤芳自赏。很多情况下,他得照顾生意,揣摩使用者的需求,迎合市场的主流。所以,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是,以最终形态出现在市场的某种器材,不一定是设计师本意的体现,而是掺和了诸多因素的结晶。说白了,现如今的一些音响产品末必是设计师功力或专门质素的反映。好在何氏公司的当家人何先生既是老板,又是设计师,更是大发烧友,他只会出于满足自己的意愿而行事,外界的种种干扰不了他内心的既定方针。 难道说何先生是一超然于物外,视金钱、利润于粪土,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超人吗?那肯定不对,必须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还是他所需要创造、依赖的。简而言之,我的意思是,因着何氏及何先生的特殊关系结构,这个品牌的产品既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商业考虑,又能兼顾到自己的声音主张, 有着一种将稍许的妥协和坚定的发烧追求融于一炉的和谐 。鉴于此,这套新产品是很值得读者关注的。认识何先生,还是几年前他在酝酿著名的宝贝系列音箱之际。 当时,同<<现代音响技术>>杂志一干编辑,在参观完珠海斯巴克后,驱车几十公里,耗时数小时直奔广东新会的何氏公司。踏得门内,同行者皆日何先生是个“地主”。原来,他有一个规整得相当不错的大花园,里面果树茂密,绿意盎然,有几棵结出了果实,吾等一帮人因又饿又渴,再加上嘴馋,顺手摘了他家几只洋桃权作充饥稍事休息后,何先生领我们到了离花园不远的他的“基地”这是一幢单独的楼房,最上面一层被一僻为二:一半用作消声室,另一半用于工作室。虽然不能说这间消声室中的设备有多先进,布置有多考究,但它的建成,凝结了何先生不少的心血。消声室中用的吸音材料,非常类似我们用的沙发软靠垫,一个个布套子,都是依据实际所需,专门订做的,这些做工认真的布垫被整齐地安置在消声室中的每块墙上,整体看上去密密麻麻地,蔚为壮观,那日摆在其中的几对音箱,正是后来面世的宝贝系列的雏形。最令参观惊奇的是,外面一间工作室的工作台上、地板上,以及看得到的地方上,全部摆放着单元,其中大部分是被“肢解”过的。于是,有好奇者发问,欲了解个中详情。何先生解释说,要设计好音箱的单元并不容易,即使是已觉自己拥有不少理论功底。首先,一定要做个好学生,看看同行做到什么程度了。本着这样的想法,他花了不少钱买回许多名厂出品的单元,拿到自己的工作室里,一一细细拆解,进行认真研究。就这样,多年来来,心得体会积累不少,为他自己制作富有何氏特色的单元和音箱作了铺垫。在参观过程中,他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一行讲述了自己拆单元研究后的结果,并说明了某几类名牌单元在具体使用时的得失。 以一个刚刚入门的发烧友的发烧冲动和发烧热度来讲,他或许会很憧憬自己有哪一天也能过上何先生的日子;每天神定气闲地与各类单元打交道,将它们一一测试,天天“泡”在声音里一一其实,这些想法都过于理想化了一点。殊不知,做单元须得耐得住寂寞、枯燥,不是每天都能有“麦芒刺破云霄”般的纪录可以刷新的.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 ,你得有做下去的毅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兴趣转换为职业动力的。毕竟,音响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供玩玩的东西。只有骨子里真发烧的人,才能定下心来做这样的事。 另外,搞设计的人,还不能是急性子。俗话讲得好:心急吃不了热粥 。研究单元是个精细的工作且断无每日突破的可能。好在在这一点上,何先生绝无问题。凡接触过他的人都会知道,他属那类糯米性格的人,讲起话来语速不徐不疾,遇事则沉吟半响才有回应,你急得呼天抢地,他还在一旁笃悠悠摇扇子。举例来说,我们坐他驾驶的车去新会,从下午一直开到将近晚上七八点光景,因饥肠漉漉,便数度问他还有多少路可以到达,他总是不紧不慢地回答你,“很快啦”。结果,这个很快啦是3、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概念。大家一样饿得眼冒金星,他却还能持超然态度,继续稳妥地一开车,你说他是不是慢性子。 我一向反对写音响文章不直接进入主题,始终在外晃悠的做法,但此文还是写了不少正史之外的“野史”,该作何解呢?这是因为,我感到,上述的一些事例与何氏产品的风格有极大的关联,不讲不足以让读者明白。而且,我这人又有一不太好的习惯,要么持紧缩政策凡事不讲,如若开讲,则必抱定以曝猛料为主旨,以浓油赤酱为最大乐趣。嘻嘻,那才过瘾哩!还有一些个东西我现在先不讲,你要了解的话,须细细看将下去。 这套系统送来时,试音室恰好有一台新鲜收到的安桥TX-SR700 AV功放,就顺手拿来与之搭配试听.试听HI-FI效果时,用了柯颂的V61。为什么要用两台功放来试听呢?原因十分简单,因为何氏产品向来比较发烧,不认认真真听 ,马马虎虎对付过去,只怕日后碰见何先生时难以与他交流。而且,听何氏的东西,写手的心也不能急,凉水泡茶慢慢浓。全金属外壳 在我的记忆里,除却少量进口产品外,音响市场上的国货,用到纯金属外壳的并不多,确切地说,有的只是部分使用金属材料,有的则使用超薄型材料,象这套TA-100(除超低音外)这样前置主音箱 、后置环绕箱及中置全部使用厚质铝材料做成的小型多声道音箱,当属同类产品中的第一套。 一般而言,用金属材料制作箱体在加工难度方面,会比用木材料高一点。因而,在具体做工上,只能采取分部铸压。总体合成的方式。TA-100中的每只音箱尺寸一样,其箱体分别由上下底板、左右侧板、后面板及前障板拼合而成 。一半出于美观的考虑,一半从声音的要求出发,TA-100箱体两侧板定为半弧型,将音箱横放,从旁边看 ,它两块侧板的弧线型伸展方式,恰如一艘航空母舰的船体,左右两块侧板共同支撑出一个安装单元的前障板平面。由于全部用厚实的铝材料做箱体,所以,TA-100中的每一款都份量沉重,有着我们以往评价音箱时所说的扎实感 。为了方便使用者安装、摆放,何氏先生在设计TA-100时坚持了两点;一是所有箱体一样大小 ,方便和谐配搭:二是设计了一个类似万向转盘的托盘,用了它,无论是横放还是坚放,都可以很随意。 有时,一套具体的音箱产品在设计要求和最后成品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 。虽然TA-100的箱体在同类产品中占了创意上的优势,拨得了头筹,但我认为其每一款主、中置、环绕箱在加工精度方面及细节处理方面,还是有待于提高的 。例如,每只音箱的拼合转角处,似乎不应该处理得如现在这般的“有棱有角”,如能打磨成圆滑一点则更好。我在安放时,觉得目前的做法,有扎手之嫌(因为箱体比较重。另外一点,是前障板上的那块网板。不知是否由于保护涂层喷涂不够均匀所致,或者是加工时不注意的缘故,我发现它在几个边角上有氧化现象,某些部位出现了一些针尖大小的锈迹。在这套系统上,如果将设计等级与制作等级作一比较的话,我认为后者是明显的弱项, 这也再次暴露出我们基础加工领域方面的缺陷。假如说一只音箱所蕴含的设计思路是否先进是暗面上的事,购买者不一定能一眼能看出好坏、等级,那音箱的外观就是一件明面上的事,人一眼即能看出好坏、是否舒适悦目。 尽管上面提到的两个小问题不会直接影响到何氏产品的声音特性,但我以为这仍需要引起何先生的注意。在目前市场举步维艰、总体比较困难的大背景下,一件产品光有内秀是远远不够的,作一些适当的“打扮”绝对有必要的。 此超低音的箱体下端有条有4 只粗壮的、带锥钉的避震脚,这使得它的下盘稳定,大动态工作时不易产生抖晃及箱体共振轰鸣现象。事实上,即使是不采取这类措施,它本身重达50多斤的份量也能避免箱体的任何“轻浮”之举。功能方面,这只超低音也中规中矩:提供0或多或180度相位调整、50HZ-150HZ频段连续可调、音量调整 、两组喇叭接线输入端子、1组讯源输入。箱体左侧位面板一分为二:一半是上述的功能钮,另一半是一只大型的散热板 。拆开散热板位置的面板,隐藏在后面的,是一块放大电路板,上面安置着一只大电源,两只6800μf的电容以及其它一些辅助元器件,整块电路板的布局简单、干净。 写稿之际,并末获悉任何有关这套TA-100音箱的单元设计思路,不过就单元的一些具体特征来看,如宽悬边 、口径等方面,与宝贝书架箱上所用单元仍有着几分神似之处。也许,它们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仍然是何先生自己。希望过一阵子可以听他聊聊TA-100的设计思路、单元特点,我这里就不“浮想联篇”了。能告诉大家的是:TA-100全部用了何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元,这使得此套系统在外型和声音上一样出挑。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尽管只是那么一套小喇叭,但真要试听起来,不但一个环节少不了,而且更马虎不得,甚至还要将HI-FI与AV分开进行。哇,好辛苦啊!一腔小资情调 要是在以前的年代,小资情调可不是一个夸人的词儿,那绝对是说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有严重问题。如今,这个词在时代背景的作用下,变成了一个专喻某人懂生活、有情调的褒义词,人们竞相为使自己拥有这种情调而奋斗不懈?怎么,评一套喇叭会涉及到这个概念?其实,我之所以借用这个说法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TA-100以两声道聆赏方式工作时,在特定软件支持下,所反映出的一种声音特点。不知何故,去何先生的试音室听音箱或在大大小小的展示现场,他都喜爱用这张MUSIC.NET公司出版的lt;lt;杨小琳的真爱gt;gt;,体现宝贝系列播放人声的实力。不仅如此 ,他还向每个身边的朋友推荐此碟,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出于一以贯之的考虑, 他在设计TA-100时,肯定会用此片来试听 。于是,我忽然灵机一动,决定也用它来试,看看其表现会如何。我的预设目标是 :只要TA-100的双声道表现有宝贝系列书架箱或落地箱七成以上的水准,便算成功。为何打掉三成折扣呢?原因很简单 ,TA-100在先天上的条件不及以HI-FI为主旨的宝贝系列,无论是在箱体大小、单元口径方面,前者都没有特别的优势可言。lt;lt;杨小琳的真爱gt;gt;一片,采用单麦克风近点摆位录音,是一张相当不错的”棚录”片。选中两只TA-100主音箱,以飞利浦Q35 DVD机作讯源柯颂V6i为功放,试听序幕便拉开了.这对喇叭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它在声底的厚度方面,有着“宝贝”的风采 :人声不细“肉嗓”见质感整体的厚度铺垫十分到位,无小音箱出“细声”的缺陷。杨小琳的发声有她的方式,演唱时用了较多鼻腔共鸣 。这种特点在多类不同组合搭配中,基本有一致的反映。我更愿意把这对小音箱的声音与宝贝书架箱作比较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它刻画声音时,重视“浓度”,无轻描淡写的“浅薄感”,似乎总是在追求声音后面的内容 ,不表面化的呈现,还原效果凸透:其二是它整体的音色不紧绷,相当放得开,有一种令人听觉上很舒服的松驰感。听小音箱时,就怕它的声音“上吊”,下不来。 这对小音箱播此碟时,声像位置稍稍靠前一点,完全从正面角度放大,因此,歌手演唱时的细节也一并带出,诸如换气、鼻腔的气息控制。能说明这种效果的最佳示范曲,莫过于此片内的第一首<<曾经心痛>>。因为是全方位的强调真实还原,演唱者的情绪、背景氛围、遣词吐句,均一股脑儿也传递出来,让听的人在一刹那觉得,歌手在那一刻的确是曾经心痛,那是在下既不知道,也无兴趣了解,更管不着的事情。好在我试听此段时,以中等音量进行,要再大点声,那估计读者也看不到文章了,――小生就“痛死”了.第一曲痛过后 ,在接下去的试听中,我迎来了一些带着怀旧感伤’心情惆怅、轻松活泼等主题各不同的歌曲。虽然都是一些老歌的翻唱,但其中的那些味道还是很让人受用的。这对迷你小音箱传达出了歌声中的多情、顾影自怜,颇为迷惑听者的耳朵。正如我试听前对它的估计那样,此套音箱的声音的是“宝贝一族“的路子,如在还原lt;lt;夜来香gt;gt;一曲时,TA-100的声音可谓恰到好处,不瘦不肥 ,细节方面交待得很完全,演唱者口形历历在目,钢琴暗香浮动的气息……总之,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这对音箱都表现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 用TA-100听杨小姐的演唱,传出的是一种不打拆扣的香艳之声,当这样的声音在试听室的空间里四处弥漫之后 ,你只能被一种浓情蜜意的小资情调包围而别无它法。然而,它的另一面又反映出TA-100的一个重要特色 :浓浓的音乐味。 其实,以我的观察,何先生自己是个听音口味极刁钻的人,可以这么说,几乎没有一套组合能令他长久满意的。我记得,有一次,他到上海,专门去柯颂听声音,当时柯颂试音室中正用一台V8来推某对JBL经典的旗舰级音箱 ,莆一进门,他便说,“哇,这么好声啦”。一屁股坐下来后,约摸半杯茶后,他又开腔了:“嗯,中频有点肥,低音也有点松,高音还不透”。接着,他又说,这个搭配还不是最好的。别人问,该怎么搭配呢?何先生沉吟半响,才幽幽吐出一句:“不鸡(知)道啦,要不细细(试试)德国喇叭”。其实,那天 柯颂试机用的一台V8是刚下线的“毛坯”机,而那对JBL也才换了全部单元。两者搭在一起,可谓是“双煲”,不出好声是很正常的。他认为,众人的口味不过云云。说这段“料”给大家听,是想告诉你们,设计师必须一直有一对发烧的耳朵和一颗发烧的心。当然,对于自己做的音箱,何先生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之际,也有一点疼爱的批评,如中音还有改进的余地,动态还可好点。。。在这方面,他常常有许多自省。所以说,你买了TA-100,主要用来听纯音乐,那是很对头的。小动态的冲击力 尽管事前就知道,对于TA-100这类的小系统,本不应苛求它有着落地箱那般震天动地的音效 ,但在选效果片的时候,还是鬼使差拿了一张友人送我的lt;lt;珍珠港gt;gt;DVD。单从电影本身来讲,这部大片不是我最喜欢的 ,不珲它里面的音效确实逼真,有冲击力。因为从音箱到功放都是点对点的简单连接,加上它们的个子又都“娇弱”,所以没费多大劲,就把整套TA-100与安桥的TX-SR700功效接驳完毕。出于充分展示效果的想法,我试的时候,是在系统里接入低音炮的。不知是我将TA-100看得太弱不禁风,或是它的深藏不露,几段效果试下来,竟发现 ,它们在动态方面比我早先听过的几套同类国产或进口品牌的系统要好得多,在尤其是当用比正常音量多一点的音量状态下聆听 ,TA―100的声音仍旧不“冲”(此时的缺点是动态有几分下降,但这对小音箱来说实在是个无法逾越的“顽疾)。臂如说 ,TA-100的炮弹落地效果虽无法与体积是它数十倍的大型落地音箱比,不过,那种真实感还是存在的。打个比方来说吧!假如影片里用的是一门榴弹炮的效果,如果你用一套大口径单元、大尺寸箱体的多声道组合来欣赏的话,最终还原效果可能充其量只有实际效果一成里面的顶多4、5分左右。要是你喊一个当过炮兵的人来听听大型系统的“炮声”,问他效果怎样,估计他会之以鼻,所以我们该说,既然没有哪一套AV音箱能制造出“真正的声效”,那我们追求的,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像真度。这样一来,你就根本用不着奇怪,后期制作时,怎会变成了一门“小钢炮”。炮的口径虽说小了点,但仍然给劲,试听室里照样被掀起了一场“局部战争”。TA-100有一个显著优点,即在受箱体、单元口径条件的限制下 ,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声道效果充满一定的量感和动态效果,声音仍有着十分不错的凝聚力和冲击力,无同类产品那种声音发飘、变虚的情况产生。就着屏幕,听着TA-100的还原,你还是可以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说啥咱都不当兵 。另外,在表现日机轰机炸时,那种大范围俯冲、穿梭效果TA-100显示了良好的定位感,主、中/环绕声道的衔接感嗯 ,以及平衡的全频段的连续感。从单个音箱的动态来说,以TA-100一高一低的配置是不够的 ,我感觉到这正是此套系统每个密闭式箱体配上一个被动辐射器的原因所在,再加上那台低音炮的帮忙,整体的音效就出来了,可能在设计时便已预先考虑了的关系,此超低音与整套TA-100的搭配显得很顺,丝毫不觉有任何低频段上的“突兀”感 。全套TA-100在AV试听段落,表现出如下三个优点:1、声音清晰度好、解析度高:2、音场连贯平衡:3、声场覆盖范围广,对正前方位,有一定的声压“压迫”力。 何氏音响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