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综合 查看内容

平衡的智慧

2009-8-11 09:40| 发布者: | 查看: 1851| 评论: 0

跨国公司势力逐渐与国内的经济力量形成一种彼此利用、牵制并将长期共存的复杂博弈格局,已很难用“此消彼长”、“非进即退”做简单界定。
----今年已经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跨国公司势力深度介入中国市场后,逐渐与国内的经济力量形成一种相互咬合、彼此利用和牵制并将长期共存的复杂博弈格局,已很难用“此消彼长”、“非进即退”做简单界定。但是最近,一些企业家感到焦虑——提供中国市场这样一个大舞台给外来巨头,自己的企业却远未准备好,还可能沦为给“包工头”打工的,这让人无法接受,所以提出“中国的事情还是要中国人办”。

----我们的确不断听到这样的故事:全国最大的牙刷生产商扬州三笑几个月前把股份全部卖给了高露洁,当地人对这事的心态比较复杂,他们知道三笑牙刷继续往大做很困难,创始人在价格高点把它卖给跨国公司,拿了钱再去做别的生意,很是精明;但地方支柱产业中做得最好的品牌就此被实施“品牌消灭式的收购”,怎么说都是个遗憾。以“50%加1股”的特殊方式与上海贝尔合资的阿尔卡特则认为,现在人们并不大关心企业为谁所有,而是看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情。

----究竟应该把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这种进与退、买进与放弃看作是普通的商业并购与合作,还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忧患“强增长经济中没有强势本土企业”?从产业乃至国家经济的角度看,既需要借助外来力量迫使内部变革加快,又要保证自身肌体真正受益,在解决内部问题的时候受到外部的压力,是目前中国的大背景,也是商业环境更加复杂的最重要原因。这个背景和历史进程无法逆转,但也并非完全无法操控。在重要的产业领域如何把握这个进程的节奏,是对政府及产业主管部门智慧的考验。而企业个体的选择更多取决于不同处境下的商业利益权衡,无法做什么道义和责任的评判。不过对于有可能并有志向在某个产业领域通过“以我为主”的方式成为世界级选手的企业来说,有时候也需要学会把握节奏,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去年大年初五,我因为当时思科起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的事赶往深圳,其间接触到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一位朋友。他觉得,舆论一直说任正非是“学毛标兵”出身,属于“泛毛泽东思想”影响下的一代企业家,其实这至多反映了任正非的历史状态。与“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敌我式”哲学相反,任正非现在更强调“灰色”和中间状态:即便是在与思科剑拔弩张的时候,华为也不愿意用“民族企业”的说法来帮助自己与思科角力。事实上,华为和几乎所有的外国对手都有过边打边谈的经历,与思科发生“公开冲突”,也并不排除再坐回到谈判桌上商议合作方式的可能。华为和外国对手边谈边打并分别与3Com、西门子成立合资公司,可以看作是中国商业环境的一个缩影,而任正非就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平衡点与底线在哪里,同样体现出企业家的智慧。


IT经理世界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