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调小提琴和钢琴小奏鸣曲 [捷]德沃夏克 曲 1892年,德沃夏克应美国纽约音乐学院创办人珍妮特·瑟勃夫人的邀请,到美国担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这个新大陆国家给他许多新的感受,他在第二年春天,开始创作《自新大陆交响曲》。当德沃夏克写完前三个乐章和第四乐章草稿时,正是六月初,按照当初和珍妮特·瑟勃夫人签订的合同,他可以有三个月假期。本来,他想回到波希米亚去度假,但在此时,他接到衣阿华州斯比尔城捷克侨胞的邀请,到捷侨聚居的村庄避暑。德沃夏克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把全家从波希米亚接了来,一起来到这个有趣味的地方。德沃夏克在这里感受到同胞的盛情、家庭的温暖,心情十分愉快。 一天,他听十五岁的女儿奥蒂卡和十岁的儿子汤尼克演奏小提琴和钢琴,产生了为他们写一部小提琴和钢琴小奏鸣曲的念头。由于此时他又接到为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主持捷克音乐会,以及其它两个州捷克侨胞团体的邀请他没有能马上完成它。直到十月回到纽约之后,才写完《G大调小提琴和钢琴小奏鸣曲》编为作品100号。 因为在此以前,德沃夏克的新作《自新大陆交响曲》获得极大的成功,所以,他在这部作品里,也运用了写作《自新大击交响曲》的某些手法。它们都是四个乐章,但篇幅比《自新大陆交响曲》要小得多。《G大调小提琴和钢琴小奏鸣曲》的曲调优美,带有简洁、明净、清新的特点。第一乐章和《自新大出》交响曲一样,是活泼有生气的快板。主题很朴实,带有民歌的特色: 图 逼题比较活泼,有民间舞曲特点: 图 《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由英国管演奏的动人的主题,体现了印第安音乐特色。《G大调小提琴和钢琴小奏鸣曲》第二乐章,标题是“印第安悲歌”,同样体现了这种音乐特色,它转到G小调,2/4拍忧郁的情感: 图 第二乐章副题转回到G大调,比较明朗: 图 第三乐意主题用了带切分特色的音型,比较活泼: 图 第四乐章,快板,2/4拍,它有三个主题。第一主题素材来自一首民歌音调: 图 第二主题和德沃夏克的《幽默曲》音型相似,带有诙谐情趣: 图 第三主题转到E大调上,从这个主题里,我们还能察觉到《自新大陆》第二乐章主题的影子: 图 从第三、第四个乐章的旋律来看,它们的欢快情绪和慢板的第二乐章形成对比。 因为这个作品是为他两个孩子写的,所以在技巧上并不难可是,活泼,优美的曲调,简洁,明净的特色,却赢得不少提琴演奏者,甚至提琴名家克莱斯勒就曾改编过这个作品的第二乐章,作为提琴小品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录成唱片,还有人把这个乐章改编成弦乐合奏曲。 《G大调小提琴和钢琴小奏鸣曲》发表于1894年,在德沃夏克给他朋友、出版商西姆洛克的信里,他这样写道:“这部作品原是为年轻人——我的两个孩子写的。若是成年人喜欢它,那也未尝不可,我希望他们从我这个作品里能得到一些快乐”。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