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茨基进行曲
[奥]老约翰·施特劳斯曲
施特劳斯家庭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两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他们名字前面加上“老”、“小”这么两个字。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鹅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朗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兹·冯·惠利。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佩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那·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和兰纳产生了矛盾,自己组成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个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人共同奠定了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节晨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 ,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写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达于《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
约瑟夫·冯·拉德茨基(1766.11.2--1858.1.5是奥地利的一位伯爵。他从1787年开始,就参加了奥地利“卫国战争”。起初,在威尔斯预备役军官里任教官,他制定的“军官训练制度”在欧洲享有盛名。“自由战争”爆发后,他任军队总参谋长。从1815年到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被侵略的意大利人民看来,他是一个侵略者。
在拉德茨基为奥地利帝国屡建战功的年代里,他受到皇室贵族的尊敬,也蒙蔽过一部分群众。老约翰·施特劳斯写这支曲子,正是表达了这种感情,但是,由于拉德茨基后来领兵侵略邻国,所以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颂扬他的曲子并不感兴趣,包括他的几个儿子,也是这样的态度。
后来,只是由于这支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能获得较好的剧场效果,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而单纯从艺术的角度,喜欢起这支曲子来。
这支曲子是D大调,2/2拍,用复三部曲式写成。这级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写成,带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茨基骑在马上威武的形象。别忘了,他当过多年的骑兵司令官。
第二主题转A大调,性格比较活泼,大跳较多。演奏时,加上钹和三角铁。描写拉德茨基骑在马上慢步奔跑,检阅部队的形象,它既轻松,又严肃。
经过一段发展,然后A段表现。
《拉德茨基进行曲》由于能取得较好的演出效果,一此乐团总喜欢把它作为返场节目,象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都是这样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