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蓝色狂想曲

admin 2009-8-11 09:40 825人围观 新品

蓝色狂想曲

[美]格什温 曲

1984年7月28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由六十四位美国钢琴家和交响乐队合奏了一首爵士风格浓郁的美国乐曲。 次别开生面的大型演出,引起世界上几十亿观众极大的兴趣。这支曲子就是美国著名作曲家格什温的名曲:《蓝色狂想曲》

乔治·格什温1898年9月26日出生在纽约。他的父亲是移居美国的犹太裔俄国人,格什温十三岁开始学习钢琴及和声,十六岁开始作曲,二十一岁时,他写作的音乐喜剧《早安》、《法官》相继获得成功。从那以后,他活跃在百老汇舞台以及好莱坞,写了大量流行歌曲、歌舞曲、音乐喜剧以及其它形式的作品。他的音乐最大特色就是汲取黑人舞曲及爵士音乐的节奏、音调及配器手法,创作交响乐曲及歌剧,代表作有《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二狂想曲》、《F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歌剧《波吉与贝斯》等。

1937年7月11日,格什温因患脑瘤医治无效,逝世于好莱坞,那时,他才三十九岁。

《蓝色狂想曲》是他在1924年初写成的。如今听起来,还是那么鹇、引人入胜,他反爵士乐和交响乐这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音乐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并取得成功,这的确是一个大胆的尝试。那格什温是怎样创作出这首曲子的呢?说起来,还是非常有趣的:

那是1923年的一天,著名爵士乐演奏家、纽约皇宫舞厅乐队领班保罗·怀特曼找到格什温,说他想举办一次别出心裁的流行音乐会。其中有一个能让听众大吃一惊的压轴节目,就是把爵士乐和交响乐揉合在一起,并请格什温帮他完成这个计划。

格什温是一位革新者,他听完怀特曼的计划,颇有兴趣,于第二年一月开始动笔,仅仅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取名为《狂想曲》。格什温把自己的新作弹给弟弟艾拉听。艾拉听后,建议他用《蓝色狂想曲》这个曲名。因为他发现格什温的这支曲子里所用的和弦,主要是以小三度、纯五度、小六度构成的七和弦。而这种和弦 是黑人音乐中最常用的,叫“蓝色和弦”,格什温认为有理,便取名为《蓝色狂想曲》。

1924年2月13日,这一天是林肯诞辰,格什温举办的爵士交响音乐会在伊奥利安大厅举行。因为怀特曼事前称这次音乐会是一次‘现代音乐实验’。因此,听众们都抱着很大希望和兴趣来欣赏的。听着、听着,他们越来越感到失望,正当他们有些倦意、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引子里,由单簧管演奏的爵士风格的滑音,把人们一下子给吸引住了,这个滑音经过向上冲击之后,引出五个美丽的曲调,它们都各具特色,有的是新作,乐曲充满新意;有的是老调,人们又是那么感到亲切和熟悉。这首《蓝色狂想曲》从结构上讲非常自由。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谁听到这样的作品而不为之兴奋呢?

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不仅仅是一首乐曲的成功,它的伟大意义在于:“把爵士音乐从表现西方现代生活的肮脏情景中解放出来”。同时,他使美国音乐跻身于世界音乐之林。因此,格什温作为作曲家格外受美国人民的尊敬。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