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新品 查看内容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罗马狂欢节序曲

admin 2009-8-11 09:40 1061人围观 新品

罗马狂欢节序曲

[法]柏辽兹 曲

柏辽兹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1803年出生地法国南部一个医生家庭里。从小热爱音乐,长大以后,先是学习医学,由于对音乐的酷爱,1829年才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但是柏辽兹仅仅能用单手指在钢琴上弹几个简单的音,这在作曲家中间是少见的。可是柏辽兹却弹得一手好吉他,这对他作曲有很大的帮助,弥补了他不会弹钢琴的不足。

1825,柏辽兹写了一部弥撒曲,演出后受到好评,增强了他对创作的信心。第二年,他因同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一部《希腊革命康塔塔》,1830年获罗马大奖,不久,柏辽兹写了他一生最成功的作品《幻想交响曲》。此后一段时间,柏辽兹因婚姻上受到挫折,意志消沉,经济上也拮据,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直到1840年,他才为“七月革命”烈士纪念碑揭幕写了一部名为《葬礼与凯》的交响曲。这一年,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见到柏辽兹;很欣赏他的才华,并赠以两万法郎,使他不再受经济困难之忧,并能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奏,获得很大声誉。1869年3月8日,柏辽兹在巴黎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柏辽兹的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传奇曲《浮士德的惩罚》、歌剧《贝文努托·切里尼》等。《罗马狂欢节序曲》是柏辽兹在1838年为歌剧《贝文努托·世里尼》写的第二幕间奏曲。由于这首乐曲写得十分出色,后来,它作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经常出现在音乐会上。

贝文努托·切里尼是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的金银首饰工匠和雕刻匠。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的一双神奇的巧手,令人惊叹。贝文努托·切里尼个性傲慢、热情、自负,但是,从不虚伪。在他的“自传”中,如实地记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传奇般的事迹与奇特的爱情生活。这本自传在他死后一百五十年后才在那不勒斯出版。开始,这本书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在十八世纪,特别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兴起以后,它越来越受到许多浪漫主义者的喜爱,尤其是切里尼神奇的技艺和惊险的爱情。柏辽兹十分向往切里尼这个历史人物。《贝文努托·切里尼》就是柏辽兹以切里尼的一段爱情遭遇和神奇地铸成波修斯神像的故事为内容,而写作的一部歌剧,柏辽兹在这部歌剧里,联系一自己的社会经历,并把自己也置身于歌剧的人物中。

《罗马狂欢节序曲》(作品9号),是以歌剧《贝文努托·切里尼》第二幕、科隆那广场假面舞会的热闹场面作为整个序曲的音乐背景。他在这支曲子里,采用了十五至十六世纪意大利热烈的歌舞曲“萨尔塔雷洛”来烘托狂欢节的欢腾景象。同时,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切进而尼爱慕苔蕾莎,焦急地等待着会面的内心活动。

乐曲前面有一段快板引子,它也是从这支曲子的基本主题引伸而来,只是后半部分作了些变化:

在圆号和单簧管轻奏一个持续音之后,转行板。这时英国管在C大调上演奏一段抒情的旋律,弦乐用拨弦轻声为之伴奏。这段旋律选自歌剧《贝文努托·切里尼》第一幕里,切里尼等待与苔蕾莎见面时唱的段咏叹调:《啊!苔蕾莎,我爱你》它非常优美,扣人心弦,是本乐曲的基本主题:

随后,中提琴和大提琴先后复奏乐曲的基本主题,刻画了切里尼的形象和内心世界,但是在调性上有些变化。

乐曲经过发展,主题再现,木管乐器也加入演奏,从情绪讲,显得更加热烈,之后,木管演奏一段新的曲调,不难听出,它是从主题发展而成,在乐曲里,它并不重要:

在它后面,主题又再现了,变成一支欢乐的民间舞曲。铃鼓的加入,增添了乐曲的欢乐气氛。最后,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