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颂 [奥]舒伯特 曲 提起《圣母颂》这个名字,许多人认为这是颂扬圣母玛利亚的,很自然地把它归到宗教音乐的一类,诚然《圣母颂》刚出现时,是天主教徒对圣母的颂歌。在十六世纪时,罗马教廷对《圣母颂》的歌词作出不能随意改动规定。自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圣母颂》不论曲调,还是歌词,都冲破了教会的约束,更多地和世纪俗人情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普通人的一种美好、朴实的感情和愿望。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不少欧洲作曲家写《圣母颂》,其中以奥地利作曲舒伯特和法国作曲家古诺写的两首最著名。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夫人》中的第七段《爱伦之歌》谱成的,原诗的内容是讲一个名叫爱伦的姑娘,因为她父亲犯了罪而感到悲伤。于是,在一天傍晚,她来到湖边,对着岩石上的圣母像虔诚地祈祷,请示宽恕父亲。这里主要表现的是父女之间的真挚情感。舒伯特一生生活清苦,有时连饭钱都没有。这首《圣母颂》和他的其它一些歌曲一样,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并且希望得到一种安宁和慰藉。所以,这首歌写得特别富于感感情,这也是它爱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歌曲是降B大调,4/4拍,慢板。开始有两小节六连音分解和弦的前奏,从音型和力度上都造成感情上的起伏: 图 歌曲旋律优美,委婉动人,情感真挚,十分动听。第三小节最后的#4、第四小节#2和#2在这里运用得特别巧妙,它如泣如诉,新颖不俗: 图 曲子里的三连音和装饰音用得也是恰到好处,使歌曲产生很大魅力。当唱到第八小节时,感情推向第一次高潮,然后渐渐静了下来,轻声呼唤出圣母的名字: 图 整个歌曲有三段歌词,也就是说《圣母颂》的曲调反复了三次,因此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最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分解和弦,造成非常美的意境,在宁静的气氛里结束全曲。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