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曲 [法]肖松 曲 欧内斯特·肖松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提琴家和作曲家。1855年1月20日出生在巴黎,他从小热爱音乐,1880年任法国国家音乐协会秘书。1899年6月10日,因车祸逝世,年仅四十四岁。 肖松主要作品有歌剧《奥特国王》、《降B大调交响曲》、《钢琴、小提琴弦乐四重奏》、《诗曲》以及声乐曲《紫丁香花开时节》等。 肖松早期作品受浪漫乐派影响较深,风格曲雅,曲调优美。自从从师弗兰克之后,他的作品开始注重音乐层次、色彩变化等一些特色。著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等都从肖松作品里受到启迪。 《诗曲》是肖松于1896年写成的。一天,肖松阅读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胜利的爱情》,讲的是作者旅居法国时,爱上了邻居一位著名法国女歌唱家的故事。它细致地描绘了屠格涅夫对俄罗斯祖国的怀念以及与女歌唱家的奇遇和产生爱情的过程。这个作品激起作曲家肖松的极大兴趣。于是,他运用了一些俄罗斯的曲调,创作出小提琴的极大兴趣。于是,他运用了一些俄罗斯的音调,创作出为小提琴和乐队的《诗曲》。乐曲带浪漫色彩,因为它充满着诗情画意,因而起名为《诗曲》 乐曲开始,由乐队演奏三十小节的前奏,它带有沉思的意境: 图 接下去,小提琴轻盈地演奏富于幻想,情意甜密的主题,表现作曲家遇到女歌唱家之后所产生的爱情慕之心。 图 第二主题较之第一主题在情绪上更激动、更热情,表现作曲家对爱的至诚的追求: 图 然后,乐曲进行了发展,调性上的变化产生斑谰的色彩,描写爱情终于为女歌唱家所接受。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幸福的主题: 图 最后,第一主题再现。但这一次,主旋律是由全体乐队来演奏的,好似一曲爱情的颂歌,当达到高潮时,乐曲又恢复到温柔甜蜜的感情之中,轻盈地结束全曲。 第二年,肖松把这支曲子题献给了比利时著名小提琴家伊萨依。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