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仙人舞曲 (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俄]柴科夫斯基 曲 1890年12月,柴科夫斯基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的邀请,为该院创作一部舞剧音乐,这就是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它是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编成的。舞剧内容是: 有一个叫克拉拉(又名玛丽》的小姑娘,在圣诞节前夕收到许多礼物。她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胡桃夹子洋娃娃。可是,克拉拉的哥哥和其它几个淘气的男孩子抢去给弄坏了,使克拉拉非常难过。晚上,她躺在床上想啊、想啊!朦朦胧胧地进入了梦乡……。她发现好多老鼠抢吃她的糖果和玩具,受了伤的胡桃夹子洋娃娃领着玩具兵和鼠王打仗,眼看着胡桃夹子洋娃娃支持不住了,在这危险的时刻,克拉拉向老鼠扔去一只皮鞋,把鼠王给砸死了,其它小老鼠也都吓得四散奔逃。这时,那个胡桃夹子洋娃娃变成一个漂亮英俊的王子。他感谢克拉拉的救命之恩,并邀请她到“童话王国”去漫游仙境。他们一起越过了“冬天的森林”,来到五彩缤纷的“糖果世界”。他糖果仙子为欢迎他们的到来,表演了一段独舞,《糖果仙人舞曲》就是这段舞蹈的伴奏音乐。在这支曲子里,钢片琴奇妙地音响,增添了乐曲虚幻的色彩和仙境的气氛。这是钢片琴这种乐器首次运用在芭蕾舞音乐里。柴科夫斯基是怎样选上这件乐器的呢? 原来,在柴科夫斯基支笔写《胡桃夹子》音乐不久,他接到美国音乐界的邀请,欢迎他三月份到美国去访问。在赴美途中,柴科夫斯基在巴黎等船。闲暇无事到街上一家乐器店逛了逛,在这里,他发现一个叫摩斯特的人,他新发明的键盘乐器,用小槌子敲击发声,这就是钢片琴。柴科夫斯基对这种乐器发出来的音响十分感兴趣,他马上给出版商尤根逊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买一架。待柴科夫斯基从美国返回俄国时,这架钢片琴也到了。柴科夫斯基对它进行了研究,并把它作为(糖果仙人舞曲》的主奏乐器。因为 种琴的音量比较小,柴科夫斯基在配器时进行了精心设计。在钢片琴演奏时,除了圆号之外,没有再用其它铜管乐器,也没有用打击乐器,在木管乐器组里,加上了不常用的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这种乐器的组合,使乐曲更富于童话色彩。 舞曲是G大调,2/4拍,开始由弦乐拨奏四小节引子。然后,钢片琴在提琴轻轻拨弦的伴奏下,奏出虚幻的第一主题: 图 这时,低音单簧管用快速的下行音,引出低沉的持续音与之相呼应,并形成对比。 图 在中提琴演奏一串同音反复的、三连音的过渡之后,由单簧管、大管和圆号呈现第二主题,它比较抒情。 图 随后,钢片琴演奏一段华彩。这时,A段再现,这一次钢片琴比原来提高八度音演奏,音色显得更加明亮。最后,接尾声轻轻地结束全曲。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