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 (选自《动物狂欢节》组曲) [法]圣桑斯 曲 很多人都听到《天鹅》这支曲子。它并不是作为一首大提琴独奏曲写成的,而是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组曲里的第十三段。 在《动物狂欢节》组曲里,这一段是由大提琴独奏,钢琴用琶音为之伴奏。它是作曲家为大提琴家勒布克精心设计的(这个作品是在勒布克建议下写成)。 在西方,有一种传说,于鹅临死之前,必唱一首动人的歌。这首乐曲也有这种意境。作曲家用大提琴浑厚、优美的音色,表现天鹅的纯洁和高贵。乐曲是G大调,6/4拍,用单三部曲式写成。 开始,钢琴演奏一小节琶音引子,形象地描绘湖面上碧波荡漾: 图 独奏大提琴在第二小节进入,旋律流畅如歌,起伏较大,加上力度的变化,听来扣人心弦。它描绘一只天鹅正缓缓地向这边游来: 图 第三、四句,在音型上与前两句是一样的。由于旋律中2、4、i这三个音都升高了半音,因而产生离调的倾向: 图 B段从谱表上看,调性没有变。实际上头两句就作了两次转调。从情绪、音型上讲,都和A段相近。由于音比较高。转高频繁,使曲调显得清闲,也比较激动人心。 图 接下去,又回到原来的G大调上,再现A段头两句的旋律。但从第三句起,旋律有了些变化,表现出一种悲伤、孤独和彷徨的情绪: 图 在最后这个i的长音上,钢琴用琶音轻轻为之衬托。声音越来越轻,给人以天鹅正消失在远方湖面上的意境,充满诗情画意。 《天鹅》这支曲子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经常被大提琴家们选为音乐会独奏曲目。著名小提琴家海菲茨还把它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俄国舞蹈家安娜·芭芙洛娃根据这一名曲改编的芭蕾舞《天鹅之死》,也已成为芭蕾名作,它描写一只丧偶的天鹅孤寂的心绪和临死之前绝望、痛苦的挣扎。 《天鹅》这支曲子不仅被人们改编成各种器乐曲、芭蕾舞,还有人给它填词,作为艺术歌曲来演唱。日本著名歌星佐田雅志也选用《天鹅》的主题,创作了一首称为《大提琴手哥修》的歌曲,表达对一位曾经演奏过《天鹅》这支曲子的大提琴手的怀念。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