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的霍拉舞曲 [罗]第尼库 曲 格雷戈拉斯·第尼库是罗马尼亚著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1889年4月3日出生在布加勒斯特。由于受家庭影响,从小爱好音乐,后来到布加勒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02年毕业后,任布加勒斯特爱乐乐园小提琴独奏演奏员,从1906年开始,他还在布加勒斯特民间乐队兼职。1908--1929年,第尼库虽然创作了许多提琴曲,但只有《跳跃的霍拉舞曲》、《跳弓霍拉舞曲》和《音乐会霍拉舞曲》三首常为人们演奏。1949年3月28日,第尼库逝世于布加勒斯特,享年六十岁。 “霍拉”是在摩尔达维亚和罗马尼亚广为流行的一种6/8或2/4拍子的民间集体舞。“霍拉”这个词原文的意思是“圆圈”。当罗马尼亚人民欢庆丰收或聚会时,常常跳起这种舞。它的舞步大致是这样的;男女插开,手拉手或互相拉着腰带排成一行。排头者为领舞人,舞时,先向左三步,再向右三步,然后沿着孤线边舞边行进,动作以脚的跳跳和腿的屈伸为主,手臂也随着音乐节奏上下摆动。一会儿张开胳臂围成大圈,一会儿又紧缩胳臂,围成小圈……。由于霍拉舞的风格活泼、热情奔放,因此,小伙子们跳得高兴时,常常发出愉快的呼啸声。这样,更增添了舞蹈的欢乐情绪。为这种舞蹈伴奏的民间乐队常用的乐器有小提琴、排箫、塔拉格特管(一种类似单簧管的民间乐器,但管身较粗)和大扬琴。 罗马尼亚作曲家经常把这种舞曲应用在自己的作品里,以描写罗马尼亚农民的生活场景。作曲家第尼库写的跳跃的霍拉舞曲》是这些作品里比较成功的一首。 这支曲子原名叫《断奏霍拉舞曲》。“断奏”是一种演奏方法。这首霍拉舞曲是C大调,2/4拍,活泼的快板,用单三部曲式写成。它的A段由一系列断奏音、装饰音并加上颤音构成: 图 B段曲调有着浓郁的山区民间音乐特色,它的曲调上下翻腾,异常活泼,这里不用了不少变化半音: 图 随后A段再现。 以上几段都反复一次。 《跳跃的霍拉舞曲》刚写成时,并不象现在这样完美,演奏手法单调一些。它是经过几位著名提琴家的努力,才在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其中有法国小提琴家康德拉和提琴大师海菲茨 。是康德拉把它录成了第一张唱片;海菲茨对它改编,充分发挥了断奏方法后,才引起世界上广大提琴家的注意。音乐评论家鸠兹诺夫曾经这样说过:“海菲茨的演奏和创造才能是惊人的。有许多小曲虽然不是他所写,但是,经过他改编之后,就会增添异彩,获得新和生命力”。从此,人们就把海菲茨的名字和这支曲子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我们见到国外出版的一些《跳跃的霍拉舞曲》的录音带、唱片及乐谱,大多写上“第尼库——海菲茨”的名字。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