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船歌 [德]门德尔松 曲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座水上城市,那里流传着许多许多的船歌。这些歌曲在曲调上一般都很优美、抒情、明快,节拍上通常采用6/8拍或12/8拍,以适应和加强这种曲子的摇荡感。威尼斯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从十八世纪起,很多游客来到这里,其中也包括一些音乐家。他们对这里的船歌发生很大的兴趣,并搜集这些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渐渐地,船歌成为西欧音乐的一种体裁。象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波兰作曲家肖帮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德作曲家门德尔松等人写的船歌都非常有名。 门德尔松成年后曾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著名城镇和名胜游览。在他写的四十八首《无词歌》里,有三首是威尼斯船歌,分别编为作品19号第六首,作品30号第六首和作品62号第五首,其中以作品30号第六首流传最广。 《威尼斯船歌》作品30号第六首,是升F小调,6/8拍,小快板。 乐曲开始,先由左手弹出六小节用分解和弦组成的伴奏音型,右手在第三、四小节辅以长音,描写小船规律地荡桨在水面上,然后,右手弹奏出一段优美的旋律,它的风格完全是意大利式的: 图 听到它,好似把你带到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 乐曲的中段旋律也十分动听,充满着幸福感。前十小节右手用三度和弦演奏,荡桨式的伴奏音型不变: 图 经过左手两小节伴奏,右手由一个描绘水光粼粼的颤音,引出了第一段的音乐动机,但有所发展,八度音的运用,使乐曲的风格更加明朗化,这一段进一步描绘了威尼斯迷人的景色: 图 最后是尾声,前半部分左手伴奏音型在重音上有些变化,而右手演奏和弦在节奏上与之交错,两句曲调都是从颤音开始的,在演奏第二句曲调时,伴奏上恢复了荡桨的节奏型,音量越来越轻,好似小船已经远去,水面上的闪光已经隐没了那小船的身影。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