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音响线材的常青树

2009-8-11 09: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29| 评论: 0

音响线材的常青树
范登豪博士的线材理论和新产品

  如果耍举出世界上拥有最多品牌同场竞争,而且百花齐放,无论规模大小,价格高低各有一方天地的行业,我认为非音响工业莫属了。而音响中敢于把品牌创立人姓名作为商标的品牌,却屈指可数。真要细数,相得到的竞都是诸如"Mark Levinson"、"JBL"、"Pass Lab"、"JMLab"、"Marantz"等独树一帜,性能超群的著名品牌,看起来,没有点真功夫,还真不敢拿自己的名字开玩笑。
荷兰的"范登豪…van den Hul"就属于这类敢于用自己名字做商标的公司,在创始人和总裁van den Hul博士的领导下,van den Hul公司一直在音响线材科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显然他的LP唱头Grasshopper也享有世界级的声誉)。

  虽然现代大工业生产模式越来越强调分工协作,把每个员工规划成一个个标准的"功能模块",但在音响行业这样一个同时需要先进科技工艺和敏锐艺术触觉的领域。Van den Hul博士的高深理论知识,深厚艺术修养和出色动手能力,却得到了充分发挥,以至于这样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公司,无论在线材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产品的品种齐全,性能优秀方面,都堪称世界领先,可与同业领先的大公司相媲美。
Van den Hul博士不愧是技术专家出身,对于音响线材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致,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又用于其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领域,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CCD(Cross Crystal Distortion)交越晶体失真理论………我们常用的音响线材是使用金属材料,而这些金属从微观角度来看,是由大小为100微米………1毫米范围的晶体组成的,每个晶体的大小、形状、方向都是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这种晶体是在线材生产过程中(冶炼生产,机械加工,化学处理)产生的,当信号通过线材传输时,实际上是不可避免在晶体之间“跳跃”传输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所谓的“CCD交越晶体失真”。这是线材产生“声染色”的主要原因之一,声染色的表现之一是“虚假泛音”,让听者感觉多了许多细节,实际上这是一种失真。

   LSC(Linear Structured Carbon)线性结构碳纤维--Van den Hul经过研究开发,认为LSC可以代替金属作音响线材导体的新材料。这是一种高纯度,高饱和度,可拉伸成细线的材料。它的直径最小可达到6微米(而金属材料最小为25微米)。机械强度高,受外力作用也不会造成内部微观结构的位移和断层。耐高温可高达摄氏2,000度。还有最重要的,化学性能极稳定,由于必须使用专门的技术手段才能把碳原子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大的碳晶体里,所以Van den Hul凭此L S C获得了多项专利。L S C的优点是传输信号失真更小(所谓线性更佳)、在音频范围内,无相位失真和谐波失真,所以声音柔和、顺滑,久听没有疲劳感。由于碳纤维可以做到很细,所以一根碳导线中可以集合最多达3,400,000根碳纤维,这样几乎完全克服了“集肤效应”。由于L S C的成本高昂,所以Van den Hul真正完全使用L S C作导体的线材并不多,却都是旗舰产品。如“The First”(非平衡信号线)、"The Second "(平衡信号线)、"The Third"(喇叭线)。而在中介产品中将L S C 作为金属导线的包覆材料使用,可以减少交越晶体失其,把辐射的电磁波转换成电流再返回导线,隔绝空气侵入导线造成腐蚀。L S C还具有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回收重复使用的优点。L S C还有一个音响界以外的惊人用途,荷兰阿姆斯特丹Virje大学用它来测量极其微弱的人类大脑细胞神经电流,因为该大学比较了许多导线后发现L S C的噪声特件最佳。

   Fusion Technology(超合金科技),这也是为了解决金属材料由于晶体间间隙造成的传输失真的科技。具体使用铜、锌、银三种金届,在真空炉中加热蒸发,并加上强聚集电场,使三种金属的原子充分均匀分布,得到直径150微米的导线,然后以极高速度冷却(每秒一百万摄氏度),这样这三种金属的分子来不及形成各自独立的晶体,而是形成"非晶体结构"的"超合金"。这样杂乱的晶体不存在了,相应的失真也大大降低了。这种导线的声音具有更高的解析度。

   Hulliflex___ 这是一种不含卤素的优质PVC(聚氯乙烯)材料。虽然特氟隆是最佳性能的绝缘材料,但其高昂的价格,难以加丁都使特氟隆材料仅用在高价产品上。而常用的PVC材料虽然价廉,容易加工,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如密度稀疏,密封保护性能不佳;性能不稳定,时间长了容易老化。

  Van den Hul开发的Hulliflex材料,克服了常规PVC的弱点,它具有良好的绝缘密封性能,即使在潮湿的热带也能保护金属导线不受腐蚀;化学性能稳定,寿命长久,弹性良好,机械强度比常规PVC高三倍;热稳定性好。而Hulliflex的成本是常规PVC的4倍。Hulliflex
对于音质的提高是在长期使用中显示出来的,由于保护作用的加强,导线的性能可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准。Van den Hul公司开发Hulliflex至今己到了第4版。并因此获得了荷兰绿色奖(Dutch Gree Award)。

  笔者自己可谓是Van den Hul的爱好者。在去年的一次线材大比试后,压抑不住热爱之情,自掏腰包购入van den Hul的D-102ⅢHybrid,这是大比试中的得分最高者,同时也是英国"What Hi Fi"杂志1998年度"Best Buy"产品。主观听感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轻松。

  这次由上海超韵公司带出更高级别的产品"The Integration"供笔者试听。"The Integration"是第一条使用了Van den Hul的的"Fusion Technology超合金"技术的信号线,同时使用了L S C和三种不同的材料作为包覆屏蔽材料,以及Hulliflex的绝缘材料。

   试听使用的是笔者自己的系统:Kenwood LVD--Z1唱机,PrimereAl0合并放大器。参考线:van den Hul D-102Ⅲ,试音软件:波里尼弹奏肖邦4首叙事诗(D G),雨果C D大全2 C D(雨果),阿卡多演奏帕格尼尼"魔鬼的颤音"(D G),Voice I(A L E/Jordan),狮舞(K K Wong黄启光)。

  与参考线相比,"The Integration"价格高昂不少(本地代理实售价格¥2600),虽然"D-102Ⅲ Hybrid"的声音特点与"The Integration"同出--脉(难怪前者可以评为Best Buy 而且在同档线材中最畅销),但我必须承认,"一分价钱一分货","The Integration"还是有不少优胜之处。

  首先是背景宁静程度更好,这在笔者深夜试听更加明显。雨果试音C D大全的“夜深沉”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余韵在空气中消散时,由于背景噪声极低,可以感觉到更丰富悠长的弱音细节。

  低频力度的表现更好,笔者没有采用常规试听低频表现的大鼓音乐,而是从波里尼弹奏肖邦4首叙事诗这张C D中检验并发现"The Integration"的优秀低频表现能力。乐章激越时,钢琴家在钢琴键盘高音区和低音区双手同时发力弹奏(可以说是猛击),以前试听时,高低音键的声音好象有"互调失真"般,往往高音区交待得比较清楚,而同时低音区却稍有模糊(所以通常钢琴声音极难重放得好)。而"The Integration"在低音的实体感和分离度有提高,使得声音的像真程度更高。

  如果van den Hul的线材有特点,那么就是声音甜美顺滑悦耳。参考线D-102III Hybrid可谓其代表。但"The Integration"可以说更趋向中性的监听风格。阿卡多演奏帕格尼尼"魔鬼的颤音"(D G)的小提琴便少了些甜滑,弓弦摩擦的松香味涩感更接近真实。

  透明度和瞬态表现达到了优秀的级别,人声和乐器的分离度可谓历历在目,毫不含糊。笔者个人感觉这好象是van den Hul线材的特色,"The Integration"也不例外,所以不多罗嗦了。

  如果说也用一个词来总结"The Integration"的特点,那就是"真实"。
  Van den Hul博士(兼老板)虽然年过六旬,但以不断开发新科技,推出新产品的方式证明白己仍然是"音响界的常青树"。我作为普通发烧友,也期待他不断有素质优秀的超值产品推出,好让我再破悭囊。(作者:薛飞)

来源:摘自《现代音响技术》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