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导演剪辑(一)

2012-4-12 02: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7|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演员常常如此出色,并且意义重大,他们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对“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给出了自己完整的回答。就像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一片中火车从伊斯坦布尔火车站出发时的情景一样。在这一情节集中表现了想在影片中呈现给大家的美景、思乡病、秘密、阴谋和优雅。

  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因此,镜头之间的相互对比组接是塑造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对比关系无一例外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像在影片《高利贷者》中一样,电影中焦索尔.拉日尔曼正经历一场痛骨的恐慌,随着他全家在集中营被害忌日的到来,恐惧日益加剧。日常生活景象一天比一天更加清晰地让他回忆起集中营的生活细节,他仿佛已陷身于这种回忆之中。再现这一情景时,我们碰到了两大难题。第一个就是,怎样才能表现记忆。更确切地说,也就是我们试图扰乱它,驱逐回忆,阻挡它进入我们的意识时,怎样表现记忆。我根据经验找到了答案,当没什么可想,克制自己不去想什么时,或思考中断时,才能表现记忆。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我找到答案,压制的回忆在意识中常常中断,当它尚不能克制所有其余思想时,它随着每次中断都会在意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二个难题是,怎样才能用影像的手段把记忆表现出来。我知道,最初的一些回忆常常是瞬间发生。但到底它们延续多长时间?一秒钟?或者更少?庆幸的是:大脑不可能对银幕上少于3格,即少于1/8秒的影像留下印象。这个数字不知是谁推算出来的。我和剪辑师拉奥弗.拉辛波决定玩玩这个数字。不是很确定,但我觉得,用3格的画面来剪辑是前所未有的,在我以前的影片中,甚至没尝试过16格(2/3秒)或8格(1/3秒)画面。

  有一个情节是拉日尔曼沿着金属网状的栅栏走,栅栏后面一群孩子正殴打一个小孩,令人疼爱的小狗在集中营的铁窗内饱受折磨的情景立即浮现在他的眼前。遵循3格原则,我最早决定用4格画面,也就是1/6秒来表现(为保险起见)。起先我打算第二次回忆从其它的素材里面剪,回忆的时间比第一次长--6格或8格画面(1/4秒或1/3秒)。结果是,这样的回忆过分清晰了。而此刻表现清晰、不隐退回忆的时机尚未到来。我这下明白了,还是用这段回忆,但要压缩到2格画面(1/12秒),假使观众看第一遍时没有看懂这个画面,但在两遍、三遍的重复后,他们立刻就能领悟过来。这样,我探寻到了表现拉日尔曼脑子里潜意识形象的技术手法。如果接踵而来的这些片段还不够,我决定再而三地重复这个两格画面,直到最终明白为止。我打算与情节发展的步调一致,重复使用这一高潮性回忆,翻番地加长时间--4格,8格,16格--直到完全再现回忆的情景。采用这一技术达到情节的最高峰是地铁那场戏。地铁的车厢渐渐变成了把拉日尔曼家人拉往集中营的火车车厢。这场转变不长于1分钟。从2格画面开始,我逐步把一个车厢替换为另一个车厢。换句话说,地铁车厢的2格画面转变为火车车厢的2格画面,地铁的4格画面转变为火车的4格画面,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所有转换。拉日尔曼的记忆被渐渐唤醒,他想跑出地铁,从一个车厢穿行到另一个车厢。他扶着连接车厢的门,我们步入到满载人群的火车,回忆占据了我们的心灵。他没有出路。我决定用大全景拍摄这两节车厢,这赋予该场景更大的恐惧感,我们把摄影机放在车厢中间,进行正反方向360度的拍摄。这样,剪辑这两个情景时,连摄影机的倾斜度都是一样的,在现在和回忆过去中均有这样的运动。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