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爱森斯坦和巴赞的理论是针锋相对的,可是他们二人在讨论到影片结构时,都只谈到段落为止。这是正确的。因为首先,电影的相对时空结构非常自由,没有一定之规。其次,光波声波的连续性使得影片的结构可以相对松散。所以我们对一部影片的分析总是侧重于段落分析,而不是什么小说式的、散文式的、诗的、或舞台剧式的结构分析。《巴顿》这部影片作为影片分析课中的一个范例,我们更侧重于对电影元素的读解。
- 影片的开场
巴顿走下讲台后镜头淡出,接着就从远处传来军号声:533533533然后变成334334,很象古罗马时代的军队所使用的那种和喇嘛用的法号相似的号角,于是片头字幕开始。画面上出现北非的古战场的远景和鹫。几声军号以后,出现由管风琴演奏的影片的主题1-12 3-1-5-65 5-2-3-12 3-5-1-76 5--,在这主题中还时时插入小鼓点。最后一支短笛和圆号引入了美国的军乐。在片头字幕结束时,那军号声又出现在远处的山谷里。
我在这里特别从乐器来谈影片的音乐,那是因为作曲家对这部影片的音乐处理有一些不寻常。作曲家杰瑞•戈德史密斯(J.GOLDSMITH)是好莱坞的多产作曲家,熟悉好莱坞影片的观众都比较熟悉他,他的路子,即风格手法比较宽,可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导演。在这部影片里,他主要用了三种乐器,一是军号,二是管风琴,三是小鼓和短笛。这四件乐器和巴顿有着密切关系。片中那个奉命研究巴顿的德国尉官给巴顿的评语是浪漫主义气息的军人,因为他仿佛总是生活在古战场。我们至少有四次看见他不是在凭吊古战场,在餐桌上谈古战场,就是在和下僚介绍古战场。
这正是作曲家用古代军号的根据。微弱的军号给人以遥远的历史感。庄严的主题用管风琴来演奏,因为巴顿是天主教徒。而管风琴最早是天主教教堂里使用的。这里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在不研究本体的人心目中,如果谈到电影音乐,那就是主题歌。主题歌是电影声音出现后,大家还不知道该怎样有效地来运用音乐,于是就借用歌剧中的主题歌的形式,尤其是华格纳的连每个人物都有主导动机的做法,所以电影的主题歌是相当陈旧的表现手段。欧洲有些电影大师不太喜欢用主题歌这一形式。但是从生意经来说,主题歌是一般观众容易接受的、可以哼唱的电影音乐。但是在影片中感染观众的却不一定是主题歌,而是观众没有有意识注意到的音乐。
美国军乐的出现因为巴顿是美国军人,而在美国军乐中短笛和小鼓特别突出。大概是在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乐相当简陋,就是短笛和小鼓。二战期间有一幅很有名的宣传画,高大的老爷爷吹短笛,矮小的小孙子,头带纸叠的三角帽,他打小鼓。当巴顿在凭吊古战场时,远处又传来那军号声。而在他的第一次战斗前披挂戎装的镜头中出现的是管风琴,这一段音乐的运用留待后面分析阿尔格塔之战的节奏处理时再着重讨论。
- 阿尔格塔战斗的节奏因素
这是一个相当精彩的节奏段落,我感到这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该片的编剧是初出茅庐的科波拉(《教父》、《现代启示录》的导演),从剧本段落的安排来看,编剧已经为导演提供了构成节奏的基础。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前面的几个段落。巴顿司令部在开会,空军司令来访。这是一个室内的静态的段落,德国飞机袭击司令部,是强烈的动作段落,以巴顿用手枪打飞机结束。巴顿和副官在坟场,大远景,没有特写,整个段落是灰蓝的极泠的色调,静,只听见远处传来那军号声,并以巴顿离开坟场的特大远影结束。德国司令部,地下室,参谋长要求隆美尔做出对付巴顿的决定。然后是阿尔格塔战斗,接着是完全静下来的巴顿为他的副官送葬的静场。你们看,是不是静-动-静-动-静,节奏曲线的基础已经形成。舞台剧可能吗?我们需要这样的编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