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纪录片:电视摄影十八忌(三)

2012-4-12 07: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02|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燎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 十四忌“犹豫不定”

    “枕像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影时,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不准确,有的未运动到位就落幅,当感觉到落幅来到位,就接着再往长运动一点。有的拍摄摇镜头落幅过了头。一发现过了头,就赶紧往回摇一点。这种情形,反映了某些记者在运动摄影寻找落幅位置时,“犹豫不定”的心理状态。

  • 十五忌“或快或慢”

    有的记者在运动摄影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又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 十六忌“主体游移”

    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游移不定,甚至出画,有以下两种情况:

    1. 时处于运动中的拍极主体取景范围过小,致使运动主体的局部出画,切掉人物正在动作的胳搏或手拿的物品挤出画外,或人物由坐而站时,头部出了画面,克服这种毛病,要求记者时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

    2. 用跟摇、跟移手法跟摄运动主体,由于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游移不定,甚至出画。克服这种毛病,除了取景范围不要太小以外,还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掌握运动主体速度的变化,以把握好改变摄像机运动速度的“提前童”。

  • 十七忌“长焦摇晃”

    有的记者经常肩扛摄像机,在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物体,由于长焦镜头容易使画面晃动的自身特点,即使摄像机扛得再穗,也免不了画面摇晃。在没有三角架,用肩扛机方式操作时,除了必须要追求长焦特殊效果的以外,应该优先选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尽童少用长焦.镜头,这就要求记者克服徽情心理,宁可多往前走一段路,把摄像机靠近被摄物体进行拍摄,以进免“长焦摇晃”,获得稳定的图像。

  • 十八忌“越过轴线”

    轴线规律要求电视记者在拍摄带有明显方向性的物体,持别是运动物体时,摄像机机位不能越过假想轴线180度范围,否则,就是“越轴”。越轴拍摄再加上越抽剪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例知,第一个画面是一辆汽车往右开,紧接着的第二个画面就是这辆车又往左开,使观众弄不明白这辆车究竟是在往哪边开。这就是由于越轴拍摄和越抽剪样造成的。

    假设拍摄一辆行进中的汽车,后期剪辑长度要求至少有两个画面,那么,我们只拍摄了两个画面,而且是在汽车行进轴线180度内外分别拍摄,剪辑时就麻烦了,—无论知何也无法将这两个画面合理地组接在一起。且在特殊情况下越轴拍摄,我们可以另外拍摄几个处理越抽的专用镜头,比如,拍摄一个远或全景反映一辆汽车在变道转弯后改变了行驶方向,拍摄一个汽车正面开来或背面离去的镜头,景别最好是特写,后期剪样时,把这种专用镜头插在两个越轴的画面中间,从而缓解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主体方向不明的混乱。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