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其他电影专业的人士将剧本里的内容,比如标明摄影机角度等,视为一种侵犯。他们说:“应该把动作留给演员,把导演的工作留给导演干”。更有甚者,他们宣称,一个写得好的剧本,任何括号都是不需要的。我们一般会认为示威者一定很生气,但是我的括号内容却说明他们在笑,所以我会争辩说我的舞台说明赋予了场景一种超出预期的解释。但是很多电影从业人员对这种简单用法提出质疑,他们会指出:我可以用“大笑的示威者”这样的方式介绍人物出场,这样我就能删掉括号内容了。 当然,他们是对的,我们确实很少需要括号。实际上,对于编剧新手而言,括号既是支撑又是瘟疫。为什么?因为新手都很缺乏安全感,他们抑制不住要去把所有事情解释清楚,以为使用括号就能使阅读者领会整个故事的意思。久而久之,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几乎每段台词前面,都紧紧黏着一个括号。千万!千万不要这样!当你使用括号时,你就在纸上履行导演的职责。一个剧本的成功在于呈现出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形象和戏剧性动作。如果你害怕人们会误解你写的场景,那就重写一次,重新安排你的视觉形象和动作,直到你的意思不用附加说明就能传达出来为止。当你实在需要括号内容时,将它们限制为动词,并尽量阐述行动。避免用形容词或者副词来描述行动, 记住,你是在为专业的艺术家们写作。如果你做好了你的工作,你的设定情境和对话语气会给导演和演员以恰当的线索提示。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他们不需要你的帮助,就能正确地将场景重现。初学者经常会为应该何时以及怎样转场而感到困扰。这里有较好的指导方针:一个场景是指在某处发生的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其时间一致,目的和人物也一致。下面的参数可能会启发你明白何时转场最合适:地点或时间的转变。(最为频繁)增加或减少人物。(较频繁)改变场景的戏剧目的。(有时如此)渐渐地,你会对这些转变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请记住,一个场景标题(嵌入条)标志着一处场景的转换。同样,台词之间的空白也非常重要,当你改变场时,在你先有场景的最后一句台词与下一场的标题之间,应该是双倍行距。 当打出你现有场景的最后一行台词时,插上一行空白,然后再打出新的场景标题。你也许会看到在场景间使用三倍行距(两个回车空白)的剧本,据我所知,在场景间,两倍或三倍行距都是可行的。只是要小心,不要在其他情况下使用三倍行距。当你的人物或者观众听到特殊的声响,你就需要写声效。声效只在动作段落内出现,而且永远应该加黑。仅仅用一两个词提示“声音”,表明你所期望的声效只需要极小的视觉线索。(千万不要另起一栏,标明“特技效果”或“声效”。) 怎样区别什么是声效而什么又不是呢?一个原则便是去寻找声音的来源。你能发现有什么东西能引起声响吗?如果没有,那你应该写上声效。你能看到倾盆大雨,所以你不需要加上声效。但是你不能看到雷声,所以,你必须写下“雷声”的声效。同样,你可也看到电话,但是你不能看到它的铃声,当电话铃响时,你需要加上声效。你能看到狗叫,所以当它叫的时候,不需要加上声效。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