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镜头(establishing shot)、CU(特写,close up shot)、POV(主观视角,Point of view shot)、切(cut to)和溶(dissolve)等术语,并不是严格限定的禁忌,但是新手们最好还是避免使用它们,将如何拍摄和剪辑电影的决定权留给导演吧。同样,也要避免使用这样的语句,如:“摄影机找到并跟随着……”实际上,永远不要提及摄影机。我强烈建议你去掉“我们能看到……”或者“我们听到……”这样的说法,用“我们”来提示剪辑安排已经过时多年了。虽然这样使用并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但是它们会使你的作品看起来很陈旧。这就是写作电影剧本时一点点可怜的心理战术。
如果你看到了有摄影机角度和剪辑说明的完成台本,就当没看到好了。既然电影工业都要求我们不要在商业剧本里出现这些元素,我们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在这些必须避免的事情上呢?一个优秀编剧的品质就在于不必使用“镜头”的词汇便能在文本中用暗示的手法掌控镜头角度和剪辑。
在这种转变中,每个场景的结尾自然意味着“切”,除非编剧另有安排。所以在每个场景结尾都写上“切”,就像在每页页首和页尾用“未完待续”一样没有必要,冗杂而且空洞无物。提示!当你提交一个剧本时,你就好像是在应聘一个职位,你的剧本就是你的求职书,而制片人便是你将来的雇主。他们需要你的作品符合他们对商业剧本的要求,他们想要你把那些技术行话从剧本中清除,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迎合他们的要求。制片人不在乎你的场景是否以“溶接”结尾,但是他们确实在乎你的剧本是否能成为银幕上的一场戏。
介绍人物:在动作段落中,当你第一次介绍出场人物时,用黑体标出他的名字。然后,用正文字体。比如:清晨,天很蓝,阳光强烈,热浪在草地上升腾。场地边的露天看台上,红白蓝星条旗飘扬。达伦,穿着制服,在指挥台出现。他敲敲话筒,看它是否开着。
第一项工作,赋予人物一个合适的名字。“一个女人劝说一个男人不要自杀”,这样太空洞。“简劝说艾德不要跳楼”这样的表达就会赋予人物以生命,人物越显得真实,越能帮助你设计他们的动作。另一方面,你可以用属性称谓来介绍配角或背景人物,比如“两个警官”,“一个侍者”或者“一群人”。它们也都必须用黑体标出,同样,紧接着转成用正文字体。人们开始入座。一些人拿着旗帜。一队衣着鲜艳的守卫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场地,守卫的旗帜还未展开。
“致命”的问题:一个学生曾经问道:“我是否该将一具尸体视为某个人物呢?”我的回答是:“只要它开口说话。”有时候,在你介绍人物时,你必须弄清楚它们是否是“人物”。在戏剧中,人物参与戏剧动作。如果你的尸体开始像其他人一样说台词和有行动时,你可以视他为“人物”,给他去一个名字,在动作段落中用黑体介绍他。如果你的尸体只是伸开四肢,僵硬地躺在地上,它就属于设定情景,成了背景的一部分,如同道具一般。写作对话:在距页面左缘3英寸处开始写作对话,并将它限制在一个大约3.25英寸宽的方框内(不要超过这个范围)。从左边的空白处起的右边边缘,再留出2.7英寸的空白,或者从对话框的左边边缘起,留出12个空格来,然后用黑体标示正在说话的人物名。每个人物名及其对话间留出单倍行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