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周传基讲电影:分析《公民凯恩》(二)

2012-4-12 07: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53|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1. 玫瑰花蕾在结构上的作用

    当赫尔曼•曼凯维支带着一个以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的一生为基础的故事构思去找威尔斯的时候,威尔斯担心素材会太拖、太散。为了突出故事线,给它注入更富有戏剧性的紧凑感,他建议通过一系列闪回把这些事件的时间顺序打乱,每一个闪回都从讲故事的那个人的视点来叙述。威尔斯在他的一些广播剧中曾使用过这种多条闪回的技巧。

    他和曼凯维支还加进了一点悬念。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凯恩嘟嚷了一个词“玫瑰花蕾”,似乎没人知道它的含义。它的意义激起了新闻记者汤姆逊的好奇心,于是他在这部影片余下的部分里去向凯恩以前的朋友查询这个秘密,他希望这个秘密是打开凯恩的矛盾性格的钥匙。

    威尔斯声称,玫瑰花蕾的动机只不过是一个情节的噱头,旨在有一个戏剧性的问题来抓住观众,它实际上是徒劳的搜索。但是这一噱头起作用了。就像那个满怀希望的记者一样,我们也认为玫瑰花蕾能解开凯恩的暖昧性格。没有这一噱头,整个故事就依然是蔓生枝节和松散的。对玫瑰花蕾的含义的探索使叙事成型,为它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有了一个我们全都想获得答案的戏剧性问题,这也就使得该片带有侦探类型片的模式。这就是外国评论家所说的,美国人有讲故事的天才。威尔斯把玫瑰花蕾叫做“骗人的玩意儿”,因为在凯恩死的时候,并没有人听到凯恩说出这个字来。在影片中,护士只是后来才进屋,且是在破碎的玻璃中被观众看到的。而从玻璃碎片中看去变形了的护士这一视像本身就是在追求一种超现实的味道。 

  2. 玫瑰花蕾的动机

    玫瑰花蕾最后弄清楚是童年宠爱的所有物。几十年来,学者和评论家对如何解释玫瑰花蕾进行着争论。威尔斯自己把它说成是“值一美元的弗洛伊德的书”——也就是关于童年的天真的一个适当的象征。在40年代的美国电影中,弗洛伊德的思想已广为流行,尤其是关于儿童青春期的生活对他以后的性格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但是玫瑰花蕾也是更为普遍的关于失去的象征。请考虑:凯恩这个人经历了一系列失去——童年他失去双亲,由一家银行把他抚养大;作为一个出版商,他失去了年轻人的理想主义;他失去了当州长的机会;失去了第一个妻子和儿子;失去了使苏珊成为歌剧明星的努力;失去了苏珊。正因为玫瑰花蕾不仅是一件物,甚至不仅是伊甸园的天真的象征,所以玫瑰花蕾对观众的揭示才造成了强有力的感情冲击。 

  3. 主题

    从主题上说,《公民凯恩》是如此复杂,用本段的篇幅只能扼要地列举其中某些主题。就像威尔斯的大多数其它影片那样,《公民凯恩》完全可以起名为《权力的威风》。吸引他的主题在传统上是和经典悲剧及史诗相联的:一个公众领袖由于傲慢和妄自尊大而垮台。权势和财富是腐化人的,而腐化是自我毁灭。天真的人一般都能幸存下来,但他们却是遍体鳞伤。威尔斯一向对出类拔萃的主人公的强有力的自我毁灭感兴趣,它提供了一种戏剧化。《黑暗之心》中的康拉德就也是这样一个人物,而那本是威尔斯最早想拍的题材。威尔斯说过:“我所扮演过的角色都是不同形式的浮士德。”全都出卖了他们的灵魂而失去了他们的灵魂。威尔斯对邪恶的认识是成熟的和复杂的,且很少是成规化的。他是他那一代少有的儿个美国影片制作者之一,他们在探索人类生存条件的阴暗面时很少诉诸于简单化的心理学或伦理标签。威尔斯认为自己是一个伦理学家,但是他的影片从不是一本正经或神圣不可侵犯的。《凯恩》并非是振振有词的谴责,而是对失去的天真的哀叹。威尔斯说过:“世界上所有的严肃故事几乎都是最后死亡的失败故事。但是其中失去的天堂多于失败。对我来说,这是西方文化的中心主题,即失去的天堂。”

    该片中实际上有几十个象征性的动机。其中有些是技术性的,例如,影片主要是用低角度,如在李兰的回忆段落中,就是用低角度来表现李兰与凯恩对峙的。其它的动机更多的是以内容为准的,例如摄影机必须穿过那一系列栅栏,我们才能看见凯恩。影片中还有关于静态、腐朽、老年和死亡的固着的动机。但该片中两个最重要的动机还应算是玫瑰花蕾和片断的动机。

    玫瑰花蕾的动机前文已有所述,而片断的动机的作用是衬托那种头脑简单的想法,亦即一个字能够“解释”一个复杂的个性。整部影片从始至终都让我们看到暗示着多重性、重复和大整体的片断的形象。这一动机的例子有七巧板、成堆的大木箱、小木箱和艺术品。而这部影片的结构本身也是片断的,每个叙述者只向我们提供了局部的图景。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