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构成中空白元素的运用,能使画面看起来显得简洁、流畅。这是因为实体元素的减少,就会使画面一目了然,而有空灵之气。空白的这种功能在处理电视画面的转场时也非常有价值。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个电视片在描写动物们为争夺生存场地时,就是运用空白来连接两类动物的出场与进场。 可以说,空白是艺术达成审美交流的中介机制,它深刻地展开了艺术的创作过程与接受过程的视野融合,引发了艺术文本与艺术接受者的审美交流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维而的蕴涵。从艺术美学的文本结构上看,它是艺术形式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含蓄的笔法、隐喻的技巧,是一种无法之法的暗示,是一种无表达的表达;从人类学美学的感觉机制来看,它是人类审美感觉历史的生成和发展的巨大成果,具有心理学的充分依据,并在审美感觉的活动中显示了主体的召唤与调节功能;从艺术美学与人类学美学的交融,从文本与接受者的动态的交流活动层次上看,空白作为艺术潜在的最高审美本质之所在,其实现有待于在艺术文本与艺术接受者的双向交互作用的建构活动中全面地生成审美意味世界。 空白可以营造意境,电视画面中空白与实体景物的面积比例关系,是画面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来说,如果画面中实体对象面积大,空白面积小,画面就趋于写实;如果画面中空白面积大,实体对象面积小,画面就趋于抒情写意。画面中的空白当然不是真空和死白,而是意蕴生发的空间。所谓“画留三分白,生气随之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茫茫江水中的一叶扁舟,无垠沙漠中的骆驼队,蔚蓝天空上的一行大雁等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原因就是在画面构成中,保留了大量的空白,给观众留下了能够自由飞翔的想象空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空白给物体带来动向、动势,使画面充满可感的情绪,当表现欢乐场面时,就应该有足够的空白让感情升华、发展。例如簧火上方需要大片的上升空间,奔跑需要开阔的前进方向;而当要表现主体人物愁苦沉默时,就应尽量缩小画面空白,最大限度地制造压抑不堪的情绪效果。我们知道,电视画面与其他类型的画面,如绘画、摄影照片等相比,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它的运动性。画面中的空白可以为画面中主体人物的运动预留空间。一般来说,画面中人物开始运动的位置应该是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否则的话,人物在运动时就会碰壁。在电视体育新闻报道中,特别是长跑、短跑等运动强度比较大的体育项目中,如果不给选手运动的前方预留出一段空间,就难以表现出运动的动势。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人有向背、物有朝揖”,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都是有方位和朝向的,所以在处理有方向性的物体时,一般情况下在其前方应留出较多的空白。如在人的视线前方留较多的空白;同一物体,往往在入射光线的方向留较多的空白,在画面构图时,要注意事物的方位与朝向,注意空白位置、而积的处理,以避免“闭门思过”式的构图失误。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