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摄像技术:拍摄距离(上)

2012-4-12 08: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00|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拍摄距离的变化会影响到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中的大小。在电视画面的拍摄中,有两种情沉都可以达到拍摄距离的变化:一种是摄像机和被摄对象的实际距离;另一种是摄像机的焦距。它们都可以获得被摄对象的同一景别的电视画面,虽然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画面在景深、视角、透视感等效果方面有所不同,但其实质都是距离的变化。这种距离的变化所带来的被摄对象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的变化,称之为景别变化。我们所要掌握的是拍摄距离的变化所形成的各类“景别”的具体内容,它们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选择是电视画面创作者对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总体考虑的结果,它是创作人员思维活动的直接表现。运用景别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让人们看个究竟,止如我们的实际观察一样,要看事物的细节就凑近观察,要看事物的全貌则退而审视一样,景别在这种时候的功能主要是描述性的;其次,采用不同的景别,还能创造出各种心理效果,特别是两极景别—全景(包括远景)和特写,往往能造成某种突出的心理效果,描述作用反而不是主要功能了。

  1. 远景(大全景)
       
    远景又称大全景,是表现广阔场面的画面景别,它是从远离被摄体的观点上拍摄,包括极大的景物范围。可以用远景画面来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事物的规模、数量、气氛、气势和大的活动场面,所以,远景画面主要重视空间环境的结构。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讲究“远取其势,大处着眼”,所以,在结构远景画面时,要注意提炼具有表现力的线条和概括力的形象。远景画面中表现空间范围大,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比较小,而空白、空间则往往占据较大的而积,因此,它可以寓情于景,表达一种自然和含蓄的美感,表达深远的意境,从而引发观众的联想。
       
    在拍摄远景画而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同时,要尽量避免景物的庞杂和凌乱,通过寻找一定的对象作为画而构图的支点,来结构画面。由于远景画面包含人物、事物、环境等诸多构成要素,一定要给足屏幕时间,否则,观众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和理解画面,达不到预定的传播效果。早期的电视理论认为电视画而不适宜用远景来表现,理由很简单:看不清。然而,随着摄制、播放、收看设备的进步,远景的屏幕效果己经大为改善。事实上,它己大量进入电视屏幕且受到欢迎。

  2. 全景
       
    全景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范围或建筑物全貌的画面景别,它所包含的景物范围要比远景小,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一般比较重视被摄对象的视觉轮廓和形状。全景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可以交代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交代一定的环境。全景使观众对被摄对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其表现效果比剪辑合成的形象更具有真实感,所以,在纪实性电视节目中,全景画面所具有的这种能够无间隔地直接再现场景全貌的特点,使它承担了纪录、表现等重要作用。
       
    全景是一种最基本的介绍性景别。它可以展现整个场景中的人物、事物以及场景全貌,使观众对整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环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因此,全景在一个叙述性段落中是不可少的景别,有人又称全景为“定位性镜头”,即指其可以为故事情节确定情境。全景的这种环境介绍功能使观众在欣赏节目时,可以对镜头中发生的事、出现的人进行“定位”,让观众知道其中涉及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活动。这样,观众就能清楚地判断人物所处的位置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很多情沉下,在一个场景的开始,用全景镜头来对该场景进行设定。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