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周传基讲电影:好莱坞“三镜头法”(三)

2012-4-12 08: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16|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格里菲斯找到了流畅的三镜头法,保持了银幕上故事的透明性,他不让观众意识到创作者的存在。但是除了三镜头法以外,他还解决了一个轴线问题。先锋派恰恰不讲究这些。他们不创造第二个层次的幻觉,因为目的不一样。他们的目的是在影片中提出问题来让观众思考冷静地来思考影片所提出的问题。WOODY ALLAN 的影片就有这个特点。所以一般观众就不喜欢看。我花钱买票来看电影是为了解闷的。谁愿意思考问题啊!

  格里菲斯所创造的正是资产阶级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体现。(有人竟然对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都有异议!还有的中国电影理论家把REALISM 分为资产阶级的“写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明明是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衣钵,真够虚伪的。爱森斯坦总是挨批,就是因为他不接受资产阶级的这一套。)其实如果观众事先对整个环境已经很清楚了的话, 跳越了轴线换位,不一定会让观众糊涂。

  但是遵守轴线可以使观众完全处于被动的、不动脑筋的状态。一种观念是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的表现手段是统一的。亚里士多德的封闭的戏剧结构带来一系列的封闭的表现手段。有人居然把故事电影中使用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结构作为电影具有戏剧性的证据。其观念可想而知。除了三镜头法、左出画右入画以外,好莱坞电影儿讲究静态绘画构图的黄金分割律,这又是一个以画框为准的向心构图。它不暗示画框外还有空间,绘画的印象派早就把它否了。可是好莱坞又重新把它从垃圾堆里捡了出来。因为这吻合封闭的空间观念。

  电影提供的可能性是动态的,所以是运动中取景的问题(即把视觉信息纳入镜头,但这视觉部分仅是我们所认识的电影空间的一部分。)再就是它那“三点法用光”(THREE POINT METHOD),俗称HOLLYWOOD LIGHTING。它象舞台的灯光一样,不讲究光源。在《魂断兰桥》中,在男主人公家的舞会上,男女主人公在凉台上谈话,那没有光源根据的光象舞台一样,是随着女主人公的情绪而变化的。那“三点法用光”虽然同样是主光、辅光、逆光,但是为了塑造具有魅力的银幕形象,银幕上的人物可以不享有共同的光源。也就是说,每个人物可以各有一套适合于表现他的形象的主光、辅光和逆光。就象是舞台有时使用聚光灯的那种方式,整个舞台是暗的,两束聚光灯分别打亮了两个人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光束内,于是这两束光就把他们封闭了起来。这种用光法,甚至可以在《猎鹿人》这样较晚的影片中看到。

  旧好莱坞的重彩化装就象是古希腊戏剧的面具。这也是一种封闭的观念。当然,现在由于高温快速胶片的出现,无法再使用重彩化装了。因为那种胶片的高分辨率会把油彩和粉、发网和景片的布纹都拍下来。老太太再扮演十六岁的大姑娘,那就是笑话了。那真是跟换上新装到中国来当新嫁娘的老太婆-综合艺术论一样了。以上就是好莱坞封闭观念的系统。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