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上讲的是画面中的主体具有同一性时的情景。如果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明显的对立关系时,如不同的辩论者之间、演讲者与观众之间、谈话的双方等情沉,连续的画面中被摄主体处于相反的位置,可以建立起一种内容上的逻辑关系。这时,虽然观众的注意力产生了跃动,但这种逻辑关系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相匹配的。 从镜头的方向角度来讲,镜头活动过程中应该保持被摄主体方向的一致性。一般来说,电视节目的画面都是由许多不同角度拍摄下来的镜头构成的。同样,镜头中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或其目光的注视方向的不合理改变,会割裂整个节目的连续性,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甚至会导致视觉上的混乱。不同屏幕运动方向的镜头相接,其所表现的实际运动的含量是不同的。一个特定的运动方向确定之后,一般应该在这个运动的模式下持续下去,以获得一种在观众心理上的明确方向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的交流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眼神进行的,因此,电视画而中被摄主体的视线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画面中人物的视线方向应该合乎一定的逻辑关系,应该符合观众一般的心理感受。 以上我们所讲的镜头的匹配原则,包括位置和运动的方向,是保持观众视觉流畅和屏幕方向一致的前提,也是镜头语言叙述的基础。如果不遵循这些原则,就会影响场景的描述,影响电视画面的内在连续性和观众的视觉感知。 景别是指画面中表现出的而积。它的大小是由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和镜头焦距的长度两个方而决定的。有关景别的分类和各种景别的不同功能,我们将在本书的其他有关章节中作全而的介绍。这里,我们将要叙述的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不同景别的变化和安排的规则。巧妙地运用景别变换的一些规则可以达到不同的叙述和审美效果。 不同景别的镜头有不同的表现力和叙述功用,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安排一系列不同景别的镜头,使观众对整个所要表现的事件过程和叙述段落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印象。如全景可以交代环境和整个事件的规模和气势,可以介绍活动场景中人和物的位置和对他们的关系进行定位,所以,一般用全景镜头来开始一个段落或片断;在全景后,往往用中景镜头来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接着,可以用特写镜头来展示特定的局部和细节;最后,又可以用一个全景镜头来展示整个场而的环境。这是景别安排的一般的和常用的做法。当然,有时为了制造悬念,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特写,然后近、中景,再全景的景别安排,这样可以制造悬念,达到特殊的效果。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