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周传基讲电影:电影本体的空间(二)

2012-4-12 09: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20|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你们不妨花一点儿时间研究一下,在我们国内那怕是高级编剧班培训出来的人写的剧本,从他的行文里就能看出来,是不是只能拍成“你说我说”?一位香港的电影制片人,(他没有学过拍电影,是做生意的)看了这种剧本后说,没有运动,那叫什么电影剧本?你看,在正常的环境(没有泛滥成灾的综合艺术论的干扰)中做电影生意的人很自然地就懂得电影的本体是什么。

  我们的编剧恐怕连他自己写的那一段落的地平线在脑子里都看不见,所以也画不出来。另外再研究一下报刊上的电影评论,你把文章中的“电影”或“影片”都改成“文学”或“小说”,你看文章是否依然成立?那是文学评论。文笔再好,也只不过是文学评论:用普通观众的眼睛看完了电影,用高中语文课的作品分析的方法写出一篇文章来,用词藻取代了影片的实质,这就算影评了。我想各位现在也可能已经感觉到,我们现在离那抽象、概括和带随意性的符号系统越来越远了。慢慢地你们就不用到文字中去找感觉了。可是我们还没有涉及到声音呢?

  要知道,我的考试一般都是考卷上写一个字扣一分。别看我在国外的讲课只给一两个学分,在考卷上写字一样扣分,不会画的人照样不极格。有的学生又是未经我的暗示,就捧起我来,说这是电影学院唯一的电影的考试。我受之无愧。MUSE的理解最准确,就是当镜头顺序改变后,最理想的就是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故事。大家可以再想想看,你的作业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

  有一条经验要告诉你们的,剪辑是整个影视作品的最后完成阶段(包括声画合成)。精剪是一门大学问。在我们中国的电影制作中,对此缺乏认识,因此后期制作的时间很短。在国外,甚至一部纪录片也要花上两个月的时间来剪辑。(请不要跟我说什么钱少的问题,我是圈内人,对于这种人我的回答是现成的:少一点假公济私,少浪费一点,少私分一些,先别急着给自己买汽车,钱会够的。或者说,贪污浪费者一律吃官司,钱准够。可是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更大的多的贪污“犯”还多着呢) 我要求同学把自己的一个作业修改了再修改,半年或一年以后你再回头看你第一个方案。你会感到非常吃惊的。不过做不做是自己的事。

  从节目中就可以看出,创作者丢东西。也就是说,我明明看见播出节目中的镜头里有很多东西没有利用。有时不需要看那个节目的原素材,仅从它的完成作品中就可以看出镜头顺序不合适,大有修改的余地。他们经常把重点摆在解说词上,可是有时只消把两个镜头的顺序前后一调,解说词就可以完全不要了。有时我在家里用两台民用录象机就可以改过来了。大陆中国的影视作品中特别喜欢用特写,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这一段缺一个黄色块,正好有一个镜头里那被摄体围着一条黄围巾。可偏偏拍的是远景。如果是特写,那么这一段的色彩节奏就形成了。或者是前景上的人物在运动时,后面露出了一个穿黄衣服的人,可是一剪刀,就剪掉了,然后用解说词的中看不见的“五彩缤纷”来取代之。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