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是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所拍摄的内容。从编辑角度看,是画面的“入点”到“出点”之间的那段内容。很显然,镜头涵盖的内容大于画面。无论一个镜头有多少时间长度,包含着多少镜头运动方式的变化,只要中间不间断,或不经外部“剪辑”,我们都称它为一个镜头。有的亦称为一个画面。 镜头还有另一层涵义。从硬件(设备)上讲,镜头是指电视摄像机、电影摄影机、照相机上的光学构件,它是由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物理学上称之为透镜、透镜组,俗称为镜头。镜头是电视摄像机的重要部件,一般是由多片止透镜和负透镜与相应的金属零件组合而成的。质量较好、档次较高的摄像机镜头还带有自动光圈、自动变焦距等装置。镜头是摄像机的门户,它的最基本作用是把被摄物体成像于摄像机内的摄像管上。镜头的光学特性是指由其光学结构所形成的物理性能,由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三个因素组成。任何一种镜头都可以由这三种光学特性的技术参数来表示和区分。 对于电视画面创作者来说,镜头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对画面拍摄都会产生影响,它们的技术性能和组配关系决定了电视画之所能达到的技术可能性,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电视画面是构成电视节目的基础语言之一,它传达了被摄对象的形态、色彩、影调、运动等多种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组合与安排直接关系到观众的视觉接收,关系到电视节目的成败。电视从业人员们必须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创作出信息量饱满、主题鲜明、构图合理的电视画而,无论在画面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精益求精,带给观众一种在观看节目时的视觉美感和快感。 如何创作出符合电视传播特性的精彩画面呢?这不仅要求电视从业人员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大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电视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对电视画面语言基础地位的认识,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画面思维能力。 要知道什么是画面思维,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思维。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通常意义上的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类思维凭借的工具都是抽象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而画面思维呢?参照“思维”定义的基本内涵,根据画面语言的基本特征,我们认为,画面思维是电视从业人员的画面意识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画面意识转化为画面思维,凭借的工具主要是具象的非语言符号语言。电视从业人员借助于画面将丰富的现场形象材料功能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用具象的画面语言揭示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