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电影编剧:散文观念形成的风格样式

2012-4-12 09: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09|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一种电影风格。一种创作方法,对现代电影创作无疑具有深远影响。仅以40年代后电影结构样式的变迭而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出现,对电影叙事本性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它倾向有别于戏剧式结构的理解,而采取艺术散文结构的原则。这就是透过平凡的生活事件和较为松散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散文式电影。从这之后。散文式电影的概念则越来越用得宽泛起来,除了把《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这样的影片称之为散文式电影外,也把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艺术散文因素,从而使戏剧性与叙事性获致较好的电影。

  散文风格的影片,在剧作上,也和戏剧风格的影片不同。正像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对戏剧式电影和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区别所说的那样:“电影是把平淡无奇的片断切去后的人生,而新现实主义恰洽相反,它迫求的正是人生的‘平淡无奇’”。总之,无论是散文风格,还是前面谈过的诗的风格,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摆脱了纯粹的戏剧和剧作结构”,都在寻求一种较为宽松的表现方法,因而它们也就较容易地结合起来,被称作“散文诗电影”。

  散文风格的影片又可分为两种,即线状的散文电影和块状的散文电影(即板块结构)。线形的散文式结构不仅在整体上讲求结构,而且非常强调每段戏的内部要有精心的安排。是否可以这样说,正因为线形的散文式结构在移体上似乎有些“松散”,因此,它更需要依靠每段戏内部的紧凑和严谨来弥补不足,以保证人物形象的丰姿多采。苏联电影艺术家罗姆说:“一般说来,有这样一条规律:总的情节线索越不紧凑,每场戏的剧作结构就必须越严谨,越富于冲突。”这段话对线形的散文式结构来说,完全适用。
   
  接着我们再来谈谈散文风格样式的另一种。即块状的散文风格样式。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和线状的散文电影截然不同。在说明这种风格样式的影片在结构上从散文中受到哪些结构法则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先从散文式电影在内容诸要素方面和散文有哪些相似之处谈起。因为,结构上的相似正是由内容上的相似决定的,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是强调纪实性,要求纪实主义地表现现实生活。散文虽然允许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七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又反对虚拟情节和制造人为的戏剧纠葛。散文式电影和散文一样,不在于更多的虚构和想象,而在于作者要有厚实的生活基础和深入的观感。散文式电影应扎根在生活的沃土之中,做时代和人物的忠实记录,以生活本身的生动性取胜,而这种生动性往往是虚构的情节所不具备的。

  第二个特点是,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写真情实感。这也就是散文作家十分强调的,要与宇宙万物“同其感情,同其生命”。真情实感从哪里来?来自作家亲身的体验,或来自作家对客观事物深切的观感。

  第三个特征是“借一论之,一索引千钧”,虽着笔于细小微末之处,却又处处与整体相联系,起着以“一以当十”的作用。
   
  第四个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上面已经提到,散文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它写事写人只有看似零散的几个侧面。然而,却又“不散”。因为它们题旨透彻,笔力仍然集中。故而散文中的“形散而神不散”之说,用在这类影片身上又觉十分贴切。

  散文中有“曲径通幽”之说。“曲径通幽”是指主旨含而不露。那么“含而不露”又来自何处呢?唐代散文家孙樵说,“意必深然后为工”。所谓“工,就是指“含蓄的工夫”。原来“含蓄”来自“意深”。上述四点,虽非块状的散文式电影的所有艺术特色,却是它的几个主要特征。归纳起来就是:讲求材料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忌伟雕琢杜撰,而真实又来源于作者对生活观感的深切;要求作家体物入微,故虽着笔于些微之处,却能概括出整体面貌来;形似散乱不周,实则题旨清晰。或是“曲径通幽”。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