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一种电影风格。一种创作方法,对现代电影创作无疑具有深远影响。仅以40年代后电影结构样式的变迭而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出现,对电影叙事本性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它倾向有别于戏剧式结构的理解,而采取艺术散文结构的原则。这就是透过平凡的生活事件和较为松散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散文式电影。从这之后。散文式电影的概念则越来越用得宽泛起来,除了把《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这样的影片称之为散文式电影外,也把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艺术散文因素,从而使戏剧性与叙事性获致较好的电影。 散文风格的影片又可分为两种,即线状的散文电影和块状的散文电影(即板块结构)。线形的散文式结构不仅在整体上讲求结构,而且非常强调每段戏的内部要有精心的安排。是否可以这样说,正因为线形的散文式结构在移体上似乎有些“松散”,因此,它更需要依靠每段戏内部的紧凑和严谨来弥补不足,以保证人物形象的丰姿多采。苏联电影艺术家罗姆说:“一般说来,有这样一条规律:总的情节线索越不紧凑,每场戏的剧作结构就必须越严谨,越富于冲突。”这段话对线形的散文式结构来说,完全适用。 第一个特点是强调纪实性,要求纪实主义地表现现实生活。散文虽然允许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七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又反对虚拟情节和制造人为的戏剧纠葛。散文式电影和散文一样,不在于更多的虚构和想象,而在于作者要有厚实的生活基础和深入的观感。散文式电影应扎根在生活的沃土之中,做时代和人物的忠实记录,以生活本身的生动性取胜,而这种生动性往往是虚构的情节所不具备的。 第二个特点是,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写真情实感。这也就是散文作家十分强调的,要与宇宙万物“同其感情,同其生命”。真情实感从哪里来?来自作家亲身的体验,或来自作家对客观事物深切的观感。 第三个特征是“借一论之,一索引千钧”,虽着笔于细小微末之处,却又处处与整体相联系,起着以“一以当十”的作用。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