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摄像技术:随意观看画面(二)

2012-4-12 09: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2|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作为一个本来的视觉形象消费者或是传播者,你一定想看到让你过目不忘的形象,或是创作出让别人过目不忘的形象。电视制作者应该掌握一种适用于不同媒介的分析视觉信息的方法。只有通过系统的分析,才会在摄取每一个电视图像时注意到画面中的个别元素,进而意识到它与整个报道以及观众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没有这样的分析思考,就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感受或启发,这个画面只不过成为众多被观众遗忘的视觉信息中的一部分。而分析工作则能让人更持久、更仔细地看一个画面,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行为;这些视觉形象也将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部分。

  选择与集中是眼睛的两大功能。我们也许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当我们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的人、很多的车,但当回到家或是过后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到底看到了些什么的时候,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也许就仅仅剩下街上有人有车这样一个模糊的印象了,至于有什么人、有什么车、它们有什么特征,就不得而知,这种随意性观看是缺乏“感觉+选择+理解”的心理因素的。除非那时候我们见到了熟人,或是见到了一辆非常名贵的车,让我们当时就眼睛一亮,以至注目而望。事实上,当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我们眼睛的主要作用只是辨别方向,让我们不至于撞上了人或其他东西。同时我们的眼睛也在不停地搜索着,看是不是有什么值得我们看的东西,这时候,眼睛的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选择与集中功能。
   
  眼睛并不是可以同时间对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东西予以注视。眼睛真止能看清楚的只是一个“点”,也就是所谓的观察趣味点,当观察趣味点中的物体毫发毕现时,余光中的其他物体则模糊不清了。当我们在闹市区看一个图景的时候,眼前可谓是人、屋、车、树无所不有,此时似乎什么都看见了,其实什么都没看清楚。当你选择细看灯柱时,相邻的建筑物便在视野中模糊不清了;相反,当你选择细看建筑物时,相邻的灯柱又在视野中模糊不清了。先看哪部分,后看哪部分,对哪个部分注视的时间长些,哪个部分的短些,这些都是眼睛的观察趣味点在起作用。我们可以有相同的观察趣味点,如画面中明亮、清晰的部分,最富有变化的部分等一般比较容易引起人眼的兴趣。同时观察趣味点也是因人而异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个人爱好、生活环境等都是可以影响观察趣味点的因素。观察趣味点的变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心理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过,对于每一人来说,眼睛的这种观察趣味点的选择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自动完成的。
   
  但是对于摄像机来说,情况就不一样。摄像机只是一种机器,它本身并不像人的眼睛那样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而对另外一些事物不感兴趣。它只是“忠诚”地记录下进入其镜头视野内的所有内容。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摄像机所摄取的画而能使观众感兴趣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摄像机的“神经系统”。电视从业人员的介入。电视从业人员是使用摄像机这个工具的主体,他应该选择那些能够引起观众兴趣的观察趣味点,让观众知道该看什么。也就是说,电视从业人员拍摄电视画而时,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要给观众可看的内容;漫无目的的画而只能引起观众的厌恶。这个道理虽然非常简单,然而是不是每个电视从业人员都明白呢?是不是每个电视从业人员在拍摄现场拿起摄像机时,都有这样的意识呢?现在电视观众抱怨我们的电视节目没什么可看的,常常是一个节目看下来,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自己到底看到了些什么。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而的。但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就是我们拍摄到的电视画而缺乏有效的选择,没有指向明确的信息含量,未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