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论坛 门户 技术 音响 查看内容

电影编剧:电影中的存在主义和反英雄

2012-4-12 10: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05|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音响网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风靡于欧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毫无疑问,这是那次战争恐怖影响的结果。这一哲学的主要原则基本上是来自让一保罗·萨特(法国)和卡尔·杰斯博斯(德国)那些战后的著作。就其本质来看,战后的存在主义主要是说明宇宙是没有意义的,世界是非理性的,生活是不可理解的,因而必须采取某种行动来促使我们的生活具有意义和可以理解。众所周知,许多法国存在主义的作家(特别是萨特)都曾深深受到诸如达希尔·海麦特、雷蒙德·钱德勒和詹姆士·M·凯恩这样一些三十年代的美国作家的犯罪小说的影响。因此,当我们在戈达尔及其《电影手册》的同辈评论家们于五十年代根据那些犯罪小说(主要是好莱坞在四十年代拍摄的)所改编的电影中发现了他们对存在主义的某种同情,就不足为奇了。这一发现对于戈达尔以后作为一个电影制作者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要根据他最初那严肃认真的电影试作是从美国电影开始的这一点来看,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雷蒙·鲍尔德和艾地安,舍曼东这两位法国评论家在对这一样式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提出了以下几点颇得要领的看法:首先,黑色影片的主要共同点是从罪犯的观点来表现犯罪;第二,黑色影片在处理道德问题上的独特之处是善与恶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第三,这些影片中的“英雄”一般是可疑分子,如剽悍的私人侦探,或偶尔也有退伍军人,但不论怎么说,他们总归是擅长于和地下世界打交道的人物;第四,这些影片的主题是表现暴力。这些影片中的“女英雄”也有其独特之处:她们总是走着模棱两可的道路,而且仿佛善于阴阳两面和背信弃义。黑色影片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这些影片的动作和情节往往是混乱的,根本使观众摸不着头脑。

  例如,在1946年根据雷蒙德。钱德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沉睡》中,甚至有一件谋杀案连作者本人也搞不大清楚究竟是谋杀还是自杀?概括起来,当我们研究戈达尔最早的那两部故事片时,应当主要记住这样两点;凡是这些影片偶尔表现宇宙无意义、世界无理性、生活不可理解,以及强调必须采取行动的这些地方,应当归之于存在主义的影响,凡是这些影片强调犯罪、混乱、道德沦丧、阴阳两面以及诉诸暴力的地方,则应当归之于黑色电影的影响。

  在《小士兵》里,戈达尔以更为否定的态度表现了反英雄。这一次他为主人公一角所挑选的演员显然并无魅力,也分明没有让保罗·贝尔蒙多的那种风度和富于个性的吸引力。然而来歇尔·苏波这个演员还是以其聪明才智塑造了他的角色。这个主人公距离黑色影片的传统更远了。他腼腆,爱思考问题,而且是一个假知识分子。
   
  从美学上来说,《小士兵》是有缺陷的。因为看来戈达尔是要把他的主人公表现为一个公式,而不是表现为一个人物。于是他力图把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推到了逻辑含义的极限,甚至于超越了这个极限,但结果只是白费了一番力气而已。简而言之,这部影片太人工化了。显然,戈达尔也认识到了这个缺陷,所以他后来说,他打算稍为准确一点来表现他的入物,“不要对人物妄加评议,或者把他们奉为模镇,也不要把他们变是简单地适应于某一种思想的人物”。

  《小士兵》的另一个美学缺陷是布鲁诺这个人物,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反面的和丑恶的,连扮演他的演员也缺乏个性和魅力。这样,就使观众无法亲切地感到和他有什么共同之处,从而也就失去了对影片的兴趣。然而这与其说是影片的缺点,倒不如说是大部分观众的缺点。

发表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