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奥诺拉序曲(第二号)
[德]贝多芬 曲
贝多芬一生虽然写下许多名作,可是歌剧却只有一部。这就是《菲岱里奥》。这部歌剧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用剧中女主人公的真实名字莱奥诺拉命名的(菲岱里奥是她的化名),歌剧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十八世纪时,西班牙首都塞维利亚有个名叫弗洛雷斯坦的贵族青年,因为和监狱长皮查罗结下了仇,被皮查罗秘密地关进了城堡监狱。弗洛雷斯坦的妻子莱奥诺拉打听到关押丈夫的地点,决心营救亲人。她女扮男装,化名菲岱里奥,给监狱看守罗柯当助手,并取得了他的信任。罗柯的女儿玛切丽娜不知道菲岱里奥是女扮男装,并爱上了这英俊美貌的青年而闹出一些笑话。不久,唐·费南多首相要到监狱视察,皮查罗怕阴谋暴露,命令罗柯在院子里挖一个坑,准备把弗洛雷斯坦活埋以杀人灭迹。罗柯不从,皮查罗就亲自动手。他还让一名号手在城堡上观察,如果首相到来,就发出信号。正当皮查罗要下毒手时,莱奥诺拉用手枪对准了皮查罗,与此同时,传来号声,首相来到了监狱,莱奥诺拉向首相诉说冤情,首相这才发现他的朋友弗洛雷斯坦,并不是象皮查罗所说的已经死了。坏人得到严惩,全剧院以《有这样好妻子的人》大合唱结束。所以,有人还以剧情为它另起剧名,叫做《恩爱夫妻》。
这个剧本曾引起许多作曲家的兴趣。在贝多芬之前,就有三位作曲家——加柏、梅尔和培尔为它谱曲,但是都未成功。当时,贝多芬正蜚声乐坛,而且创作精力旺盛过人。于是,词作者施堪奈德建议贝多芬把它写成歌剧。贝多芬对这个剧本也有很大兴趣,决心写好它。
歌剧《莱奥诺拉》于1805年完成,同年十一月首演,由于发生了战争,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入侵维也纳,奥地利皇室和贵族们纷纷逃到乡下避乱,城里的人也是人心惶惶,加上音乐上还有不成熟之外,演出没有取得成功。
歌剧《莱奥诺拉》序曲(第二号),就是1805年首演时所用的序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开始,有一个慢板引子,描写监狱的阴森,预示剧中主人公所遭到的不幸。
接着,出现了代表莱奥诺拉的一个曲调,它是由单簧和大管演奏的,情绪忧伤,不难听出这是他为丈夫遭到不幸而担忧。
引子这后,出现了一个情调明朗、气势雄壮的主题。它是2/2拍,小快板。表达了莱奥诺拉营救亲人的决心。这个主题是整个序曲的基本音调,开始由大提琴演奏,继而由小提琴和木管乐器重复。
经过发展,副题出现了,这是弗洛雷斯坦的主题,由双簧管和大提琴主奏。
在展开部里,两个主题进行了发展,表现了斗争的艰苦和剧中男女主人公真挚的爱情。
号声预示着首相的来临。
这个号声在乐曲里先后出现了两次。第一次表示号手发现首相到来,向狱中发出信号;第二次是首相进入监狱。
再现就是爱情的颂歌,预示斗争的胜利。
虽然贝多芬在此之后,又重新写了两首序曲,加上在此之前写的一首,共有四首,人们从中发现,每一首序曲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因此,有时在音乐会上,也能听到《莱奥诺拉》序曲(第二号)的演奏。 |